自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全球旅游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震荡,根据世界旅游组织数据,2020年国际游客人数较2019年下降了74%,全球旅游业收入损失约1.3万亿美元,随着疫苗接种率的提升和防疫措施的优化,人们不禁要问:疫情之下,我们何时才能安心旅游?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理解影响旅游恢复的关键因素。病毒变异的不确定性、疫苗接种的全球均衡性、各国防疫政策的协调度,这三个变量构成了预测旅游恢复时间的基本框架,世界卫生组织专家表示,疫情的发展轨迹更像一场马拉松而非短跑,这意味着旅游的恢复也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从全球视角来看,旅游恢复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差异和阶段性特征,中国作为最早控制住疫情的国家之一,国内旅游已逐步恢复,2021年国庆假期,国内旅游人次按可比口径恢复至疫前同期的70%,而国际旅游的恢复则更为复杂,取决于双边疫情防控情况和政策协调,欧盟推出的数字新冠证书、泰国的“沙盒计划”等,都是国际旅游重启的有益尝试。
当前,我们正处于一个过渡期与适应期。“疫苗护照”概念逐渐被接受,全球已有超过60个国家和地区实施某种形式的疫苗接种证明互认。“旅行气泡”、“绿色通道”等有限度的人员往来安排,为国际旅游恢复提供了可行路径,专家预测,2023年可能是国际旅游显著恢复的转折点,但前提是全球疫苗接种率超过70%,且不再出现颠覆性的病毒变异。
疫情期间,旅游模式已经发生了深刻变革。周边游、深度游、自然旅游等成为新趋势,据携程数据显示,2021年周边游订单量较2019年增长超过50%。“无接触服务”、“智能入住”等数字技术的应用,重塑了旅游体验,这些变化很可能在疫情后延续,成为旅游新常态的一部分。
对于渴望重启旅行的个人而言,灵活预订和风险分散是关键策略,选择可免费取消的酒店、购买包含疫情保障的旅行保险、关注目的地实时防疫政策,都能有效降低出行不确定性,保持对疫苗加强针和特效药物研发的关注,有助于把握最佳出行时机。
展望未来,旅游的恢复不会一蹴而就,而将是一个波浪式前进的过程,正如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专家所言:“旅游的完全恢复可能需要到2024年,但这不意味着我们要停止旅行,而是要学会与病毒共存下的智慧出行。”在公共卫生安全与旅行自由之间寻求平衡,将成为后疫情时代旅游的新命题。
当疫情的迷雾逐渐散去,旅游的曙光已经在地平线上显现,也许我们暂时还无法像从前那样随心所欲地周游世界,但每一次谨慎的出行,都是对正常生活的重建,也是对人类联结的珍视,在等待完全自由旅行的日子里,我们不妨重新发现身边的风景,培养旅行的耐心与智慧——因为最好的旅行,永远发生在准备好之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