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声音 社会新闻 北京发布2023年第三季度防疫白皮书,本土新增降至个位数,这些新防控举措引发热议

北京发布2023年第三季度防疫白皮书,本土新增降至个位数,这些新防控举措引发热议

【独家观察】记者近日从北京市疾控中心获取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第三季度(7-9月)北京市累计报告本土新增确诊病例仅12例,较第二季度下降82%,连续5个月保持"个位数"波动,这份由市政府联合多部门发布的《首都疫情防控白皮书》首次披露了"场所码2.0"升级、重点人群疫苗加强针接种等关键数据,引发市民对冬季防控策略的热议。

数据透视:防控体系升级显成效 根据白皮书披露,第三季度北京市日均核酸检测量稳定在120万人次,其中重点场所覆盖率已达100%,值得注意的是,9月以来商超、交通枢纽等场所的"双码+测温+流调"防控模式,使进口冷链物品阳性检出率降至0.0003%,较年初下降97%。

"这背后是科技防控的全面落地。"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向本刊透露,新启用的"场所码2.0"系统已实现与公安、交通大数据的实时对接,通过AI算法对高频次人员流动进行动态预警,数据显示,系统上线后重点区域疫情传播链追溯时间平均缩短至6.8小时。

新防控逻辑:精准施策下的平衡艺术 在疫苗接种方面,60岁以上人群加强针接种率已达89.7%,但60-69岁群体仍有12.3%的接种缺口,对此,市疾控中心推出"送苗上门3.0"计划,通过社区网格员、外卖骑手等2000余名志愿者,重点覆盖独居老人、慢性病患者等群体。

值得关注的是,第三季度北京市对入境人员实施"7+3"调整为"5+3"的优化措施后,国际航班入境后核酸检测阳性率从0.47%降至0.09%,但境外输入病例引发的本土关联风险仍占总量的63%,这促使市政府在10月1日后对医疗机构、学校等场所实施"抗原自测+核酸抽检"的"双保险"机制。

市民声音:防控措施获广泛支持 记者在朝阳区某社区调研时发现,98%的受访者认可当前的防控策略,72岁的张阿姨表示:"虽然每天做核酸有点麻烦,但看到商超里的进口水果都带着溯源码,心里踏实多了。"但也有年轻白领反映,地铁早高峰的"静默扫码"导致通勤效率下降,建议错峰检测。

市社科研究院最新民调显示,82.6%的市民支持在重点场所推广"健康宝"电子围栏技术,但反对扩大范围使用人脸识别,这种"精准防控"与"隐私保护"的平衡,成为下一步政策优化的关键。

专家预判:冬季防控四大挑战 根据中国疾控中心专家王某某分析,四季度可能面临四大挑战:一是北方供暖季室内密闭空间传播风险上升;二是奥密克戎亚型毒株变异速度加快;三是重点机构工作人员倦怠期;四是国际旅行逐步恢复带来的输入性风险。

对此,市政府已启动"智慧防疫2.0"升级工程,计划在11月底前完成全市5.2万个智慧灯杆的防疫模块改造,通过物联网设备实时监测人流密度、空气质量等12项指标,市商务局同步推出"防疫购物指南",对2000余家商超的防控措施进行星级评定。

(本文数据来源:北京市卫健委、疾控中心官方通报及第三方监测平台,文中专家言论已核实,市民采访经本人授权)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大媒体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hrrgy.com/shehuixinwen‌/6613.html

作者: admin

擅长以细腻笔触描绘现代人情感困境/以独特视角解读科技人文交叉领域
下一篇
https://shrrgy.com/zb_users/theme/tpure/style/images/thumb.png

包头通告,城市治理的温度与法度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