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整体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位于黄河入海口的山东省东营市,其防疫策略与最新动态也备受市民与社会各界关注,当前,东营市的防疫工作重心已从应急防控转向常态化管理与健康服务,构建起更为科学、精准、高效的公共卫生防线。
最新政策导向:从“防感染”到“保健康、防重症”
根据国家及山东省的统一部署,东营市已全面优化调整了疫情防控措施,工作的核心目标是“保健康、防重症”,这意味着,过去大规模核酸筛查、区域性静态管理等应急手段已不再沿用,取而代之的是强化医疗资源储备、优化分级诊疗方案、重点关注老年人与有基础疾病人群等脆弱群体的健康管理。
市民无需再为健康码、行程卡的状态而担忧日常出行,生活秩序已基本恢复正常,公共场所不再强制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而是倡导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通过自觉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勤洗手等良好卫生习惯来预防各类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
疫情监测预警:多渠道、多维度的“瞭望塔”
虽然大规模核酸检测已停止,但东营市对新冠病毒的监测网络依然在高效运转,只是形式更为多元化、智能化,当前的监测体系主要依托以下几个方面:
- 哨点医院监测: 全市设立了若干家医疗机构作为传染病监测哨点,持续对门诊、急诊的流感样病例和住院的重症肺炎病例进行病原学监测,及时掌握新冠病毒的活跃度及其变异趋势。
- 病毒变异监测: 疾控部门定期对本土病例、输入病例的病毒样本进行基因测序,密切跟踪奥密克戎等变异株的演进情况,评估其传播力、致病力的变化,为防控策略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 舆情与报告系统: 鼓励医疗机构和市民通过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上报确诊病例,关注社会舆情和市民诉求,及时回应关切。
这套“多点触发”的预警机制,如同设置在城市各处的“瞭望塔”,能够早期发现疫情苗头,为快速响应、精准干预赢得宝贵时间。
疫苗接种与重点人群防护:构筑免疫屏障的基石
接种疫苗依然是预防重症和死亡最有效的手段,东营市目前正持续推进,特别是老年人群的疫苗接种和加强免疫工作,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均提供便捷的接种服务,对于行动不便的老年人,还提供上门接种等人性化措施。
东营市强化了对老年人、孕产妇、儿童以及患有心脑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基础性疾病患者的健康管理,通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定期随访,建立健康档案,确保一旦出现感染症状,能够早发现、早识别、早干预、早转诊。
医疗救治保障:分级诊疗确保“生命通道”畅通
为确保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东营市严格落实分级诊疗制度,绝大多数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建议居家休养或前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普通型病例、高龄合并严重基础疾病但病情稳定的病例,可转至亚定点医院治疗;重症和危重症病例则集中由市级定点医院收治。
全市的定点医院、亚定点医院均储备了充足的抗病毒药物、中药制剂、急救设备和床位资源,特别是重症监护床位(ICU)的扩容和医护人员培训从未松懈,确保任何情况下“生命通道”的绝对畅通。
健康生活倡议:当好自身健康的“守门人”
面对与病毒长期共存的现状,东营市疾控中心持续向市民发出健康倡议:
- 个人防护不松懈: 在人群密集、空间密闭的场所,建议规范佩戴口罩。
- 良好习惯勤保持: 勤通风、勤洗手、注意咳嗽礼仪。
- 增强自身免疫力: 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保持良好心态。
- 科学应对莫恐慌: 一旦出现发热、呼吸道症状,可自行进行抗原检测,轻症居家休息,减少与他人接触;若症状加重,尤其是老年人出现呼吸困难、持续高热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黄河奔流,终入大海,东营市的疫情防控工作,正如这黄河之水,在经历了波涛汹涌的应急防汛期后,现已转入更为绵长而稳固的常态化治理河道,从惊心动魄的阻击战到细致入微的持久战,东营市正以其扎实的举措和未雨绸缪的准备,守护着这片共和国最年轻土地上的万家灯火,最新消息的核心,已不再是每日新增的数字,而是这座城市为保障人民健康福祉所构建的韧性、所付出的努力以及面向未来的从容与信心,市民只需通过关注“东营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等官方平台,即可获取最权威、最及时的指导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