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对于中国南大门广东而言,是新冠疫情防控战役中极具挑战与启示意义的一年,这一年,广东先后成功应对了包括“5·21”深圳盐田港疫情、“5·21”广州荔湾疫情以及多起Delta变异株引发的局部聚集性疫情,最终实现了疫情的快速有效控制,并为全国乃至全球的超大城市群疫情防控提供了“广东经验”与“广东方案”。

疫情突发与快速响应
2021年5月下旬,广东疫情形势陡然严峻,先是深圳在国际货轮登轮作业人员中检测出感染病例,关联盐田港区;几乎同时,广州荔湾区也出现本土病例,并确认感染的是传播力更强的Delta变异株,疫情发生后,广东省、市各级政府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
- 广州迎战Delta:广州作为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面临的防控压力巨大,此次疫情主要集中在荔湾区等区域,呈现家庭聚集、社区传播的特点,广州市果断采取分级分类管控措施,对重点区域实施封闭封控管理,迅速开展多轮大规模核酸筛查,其间,核酸检测能力短时间内实现极大提升,日检测量可达数百万人份,体现了强大的动员与组织能力。
- 深圳精准围堵:深圳疫情主要与港口作业相关,当地政府迅速对相关区域和人群进行精准排查与管控,在保障港口国际物流基本畅通的同时,有效切断了传播链,展现了在高度开放环境下应对输入性疫情的精准防控策略。
防控策略的核心:“快、严、实”
在应对2021年疫情的过程中,广东的防控策略凸显了“快、严、实”的特点。
- 响应速度快:从发现病例到流调溯源、隔离管控、区域封控、核酸筛查,各个环节争分夺秒,力争跑在病毒传播前面。
- 管控措施严:对密切接触者、次密切接触者、重点人群的排查追踪不漏一人;对中高风险区域的管理严格到位;对涉及疫情的场所进行彻底环境消杀。
- 工作落实实:各项防控措施层层压实责任,确保落实到基层末梢,广大基层工作者、社区干部、志愿者坚守一线,保障了封控区居民的生活物资供应和医疗服务需求。
科技赋能与全民参与
科技在广东疫情防控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粤康码”的普及应用,为人员流动管理和轨迹追溯提供了有力支撑,大规模的核酸筛查依托信息化手段,实现了高效有序组织,疫情信息的及时、公开、透明发布,赢得了公众的理解与配合,广州市民在高温酷暑下有序排队接受检测,社会各界踊跃捐赠防疫物资,形成了全民参与、众志成城的抗疫氛围。
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
在全力扑灭疫情的同时,广东高度重视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及时动态调整风险等级和防控措施,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复工复产,尽力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的冲击,特别是保障广州、深圳等核心城市以及珠三角世界级制造业基地的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体现了在复杂局面下的高超治理能力。
经验启示与常态化管理
广东2021年的疫情防控实践,为超大城市和人口密集地区应对高传染性变异毒株积累了宝贵经验:
- 精准流调与分级分类管控是关键:避免了“一刀切”式封城带来的巨大社会成本。
- 强大的基层组织动员能力是基础:确保了各项防控措施在社区有效落地。
- 科技支撑与信息公开是利器:提升了防控效率,增强了社会信心。
- 筑牢“外防输入”防线是重点:尤其关注口岸、隔离点、冷链物流等高风险环节。
进入2021年下半年后,广东疫情总体转入平稳可控状态,但仍持续面临境外输入及零星散发病例的考验,全省不断完善常态化疫情防控机制,持续推进疫苗接种工作,构建全民免疫屏障,为后续应对Omicron等新变异株的挑战奠定了基础。
回顾广东2021年的抗疫历程,这是一场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同心、科学精准、高效协同的攻坚战,它不仅有效守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与安全,也以实践证明了动态清零总方针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更在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体系方面留下了深刻的广东印记,这段经历,为后续全国各地的疫情防控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本,也彰显了广东在危难时刻的担当与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