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这场席卷全球的公共卫生危机,已经深刻改变了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从封锁隔离到经济震荡,从口罩成为日常到远程办公的普及,它的影响无处不在,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疫情是从啥时候开始的?”——却远非一个日期所能回答,它涉及流行病学调查、政治叙事、科学发现甚至公众感知的复杂交织,要追溯其起点,我们需要拨开迷雾,从多个维度进行审视。

官方记录的“零号病人”与武汉华南海鲜市场
在公众印象中,新冠疫情的开始通常与2019年12月中国武汉报告的肺炎病例群集联系在一起,2019年12月31日,中国向世界卫生组织(WHO)通报了武汉市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情况,随后,华南海鲜市场被初步怀疑为疫情暴发的源头,因为早期许多病例有该市场的暴露史,2020年1月7日,中国科学家成功分离出新型冠状病毒,并于1月12日向全球共享了病毒基因序列,世界卫生组织在2020年1月30日宣布新冠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3月11日进一步宣布其为全球大流行,从官方时间线来看,疫情可以被认为始于2019年12月底。
这仅仅是故事的表层,后续的流行病学回顾性研究提出了更早的线索,一些研究表明,新冠病毒可能早在2019年12月之前就在武汉或其他地方悄然传播,对早期病例的血清学检测发现,部分样本在11月甚至更早时间就已存在抗体,这表明,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可能比最初发现的时间要早数周甚至一两个月,所谓的“零号病人”至今未能确定,华南海鲜市场也更可能是一个“放大器”而非唯一的源头。
科学溯源:病毒祖先与时间倒推
病毒基因组学为追溯起点提供了另一把钥匙,通过分析病毒基因序列的突变速率,科学家可以进行“分子钟”分析,估算病毒共同祖先出现的时间,多项国际研究(包括发表于《自然》、《柳叶刀》等期刊的论文)推测,新冠病毒的最晚共同祖先(MRCA)出现的时间可能在2019年10月底至11月底之间,这意味着病毒从动物宿主溢出到人类的时间点很可能在这个区间。
更有趣的是,全球多个地区的废水回溯检测发现了更早的踪迹,意大利的研究人员在该国2019年12月的废水样本中检测到了新冠病毒RNA,西班牙和巴西也有类似发现,甚至早于亚洲以外地区报告首例病例的时间,这些发现虽然不能直接证明当地发生了大规模传播,但强烈暗示病毒可能在当时已通过无症状或轻症感染者进行了低水平的全球“潜伏”传播。
政治化叙事与起点之争
不幸的是,疫情起点问题也陷入了地缘政治的漩涡。“武汉起源论”与“实验室泄漏论”等说法被某些政治势力炒作,而中国方面则强调病毒溯源是科学问题,并指出疫情多点暴发的可能性,例如关注2019年美军生物实验室的相关疑点,世界卫生组织牵头的新冠溯源研究报告指出,实验室泄漏假说“极不可能”,而经中间宿主引入被视为最可能的路径,但溯源工作因数据获取等问题仍面临挑战,这种政治化的争论,反而模糊了科学求真的焦点,使得“疫情从何时开始”这个本应基于证据的问题,变成了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
没有一个单一的“开始日”
疫情并没有一个绝对精确的“开始日”,它是一个过程而非一个事件,从科学角度看,病毒溢出可能发生在2019年秋末;从公共卫生应对角度看,2019年12月底武汉的病例群集是疫情被正式识别的标志;而从全球传播角度看,WHO的2020年1月30日声明则标志着危机进入全球阶段。
理解疫情起点的复杂性,不仅是为了满足历史好奇心,更是为了汲取教训,它提醒我们,未来新发传染病的早期信号可能更为隐蔽,加强全球病原体监测、数据共享和国际合作至关重要,只有超越指责,聚焦科学,人类才能更好地为下一次潜在的疫情做好准备,疫情何时开始或许尚无定论,但它留给我们的反思,却应从此刻一直延续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