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冬夜,G1234次列车如银色长龙划破华北平原的黑暗,列车长李卫国接到通知:8车厢一名旅客核酸检测阳性,他手中的对讲机微微颤抖,这不是演习,而是这趟列车即将面临的真实考验。
“各位旅客,因特殊情况,列车将实施临时管控。”广播声在车厢回荡,原本嘈杂的车厢瞬间安静,随即响起窃窃私语,口罩上方的眼睛互相打量,每个人都在重新审视这个密闭空间里的空气流动。
8车厢的张力,35岁的程序员,是那位新冠阳性乘客,两小时前他开始发热,自行检测后结果刺眼地显示两道红杠,他主动按下呼叫铃时,手心的汗水几乎浸湿检测棒。“我不能连累别人”,这是他向乘务员说的第一句话。
列车医疗志愿者王楠医生迅速赶到,她指导张力转移到预留的隔离区,同时评估其他乘客感染风险,一位老人因紧张哮喘发作,王楠边救治边安抚:“大家保持距离就是最好的互助。”
消息如石子投入平静湖面,在封闭车厢里激起恐慌涟漪,6车厢的母亲下意识将孩子搂得更紧;3车厢的商务客频繁调整口罩边缘;就连餐车服务员推车经过时,都感受到背后凝视的目光。
李卫国召集全体乘务员部署防控:加强通风、分区管理、无接触配送餐食,他们穿着防护服的身影在车厢间穿梭,背后写着的“平安回家”四字,在这个特殊时刻显得格外沉重。
夜深了,列车继续前行,一位年轻女孩轻轻哼唱《明天会更好》,起初微弱,渐渐地,相邻铺位传来和声,音乐穿透口罩,在密闭车厢里筑起无形桥梁,有人拿出随身带的零食分给邻座,有人主动帮忙照看独行老人的行李。
张力在隔离区通过微信群里道歉,收到的却是满屏的“加油”和“早日康复”,那位哮喘老人的女儿回复:“大叔别自责,疫情面前,我们同车共济。”
凌晨时分,列车停靠中转站,站台上,防疫人员已就位,需要集中隔离的旅客有序下车,他们与留在车上的旅客挥手道别,约定疫情过后再相聚。
天边泛起鱼肚白,列车载着剩余旅客驶向终点,李卫国在交接记录上写下:“本次列车共运送旅客983人,发现阳性病例1例,成功处置,无人恐慌性逃离。”
这趟“新冠阳性火车”如同微缩社会,在特定时空里展现了疫情下的人间百态,它见证了病毒的无情,更见证了危急时刻普通人迸发的人性光辉,当列车最终到站,旅客们带着这份特殊经历各奔东西,而车厢里发生的每一个互助细节,都成为穿越疫情寒冬的温暖火种。
铁轨依旧延伸,列车继续前行,这趟特殊旅程提醒我们:疫情终将过去,但危机中展现的善意与担当,将长久照亮人类前行的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