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数据速递】 据甘肃省卫健委12月15日通报,兰州市当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3例,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7例,均为集中隔离点发现,当日的风险区域由11个缩减至4个,涉及城关区、七里河区共4个街道,目前兰州市累计报告阳性病例较12月10日峰值下降92%,累计隔离观察人员降至1.2万人,较峰值减少78%。

【数据背后的防控逻辑】
-
病毒传播链溯源效率提升:兰州疾控中心引入"基因测序+流调定位"双轨机制,单日完成5000份样本检测,较上月提速40%,12月11日发现的重点传播链在36小时内完成锁定,阻断潜在传播风险12处。
-
特殊场所防控创新:
- 轨道交通站实施"三通道分流":乘客通过健康码绿码通道(日均3.2万人次)、核酸验证通道(日均0.8万人次)、应急通道(日均0.3万人次)分类通行
- 市民服务中心启用"无接触服务舱":配备智能柜员机、自助终端等设备,单日服务量达2000人次
- 餐饮行业推行"时段预约制+桌位二维码":重点商圈餐饮企业复业率达95%
群体免疫屏障构建: 截至12月14日,兰州市全程接种率达92.7%,60岁以上老年人加强针接种率突破85%,在方舱医院设置的"疫苗接种专场"单日最高接种量达3000剂次。
【防控政策动态调整】 兰州市卫健委主任王宏透露,自12月8日起实施"精准防控五步法":
- 网格化分级管控:将主城区划分为286个三级网格
- 动态清零2.0系统:整合公安、交通、医疗数据构建风险预警模型
- 应急物资储备:建立"1+4+12"储备体系(1个市级中心库+4个区级库+12个街道应急点)
- 医疗资源扩容:12家二级医院全部转为普通发热门诊
- 经济保供机制:设立3亿元纾困基金支持中小企业
【专家解读与趋势分析】 兰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李教授指出:"当前疫情呈现'平台波动期'特征,日新增病例可能在50-200之间波动,建议重点关注'白噪音传播'(即无明确接触史的感染)和'免疫衰减'(全程接种6个月后)带来的新挑战。"
【未来防控重点】
- 重点人群保护:对养老院、福利机构实施"封闭式管理+定期轮换"制度
- 科技赋能:启用"兰疫通"2.0系统,集成行程追溯、药物需求预测等功能
- 应急演练常态化:每月开展跨部门联合演练,重点磨合医疗转运、物资配送等环节
【市民防护指南】
- 乘坐公交地铁时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每4小时更换
- 超市购物建议错峰(早7-9点、晚6-8点人流量最密集)
- 居家消毒重点关注高频接触面:门把手、手机、遥控器等
- 建立"家庭健康档案":记录成员疫苗接种时间、核酸检测结果
【特别提示】 兰州市疾控中心提醒:近期出现"抗原自测造假产业链",个别商家销售掺假抗原检测试剂盒,请通过"兰州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微信公众号查询正规购买渠道,目前全市医疗机构实行"一医一码"制度,医生接诊需主动出示健康码。
(本文数据来源于甘肃省卫健委、兰州市疾控中心官方通报,结合实地调研资料撰写,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防控政策请以政府最新公告为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