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讯】在2023年12月8日举行的贵州省疫情防控专题发布会上,贵州省疾控中心主任王立军通过"数据链+资源链+服务链"三维联动的防疫模式,向公众披露了全省最新防控动态,这场被业界称为"山地防疫样板"的发布会,首次系统展示了贵州在应对突发疫情中的创新实践。
动态监测体系升级 据发布会披露,贵州已构建起覆盖全省9个地级市的"智慧防疫云平台",通过整合气象、交通、医疗等12个部门数据,实现疫情传播链的分钟级追踪,贵阳观山湖区建立的"网格化+AI预警"系统,在此次疫情中成功预警3起聚集性感染风险,较传统模式响应速度提升72%。
特色防疫物资储备 贵州省工信厅副厅长张伟在物资保障环节透露,全省已建成西南地区首个"苗药防疫物资储备库",储备苗药预防汤剂50万剂,并创新推出"防疫物资动态共享地图",数据显示,通过该系统在毕节、六盘水等地的应急调配,物资周转效率提升40%。
生态资源协同应用 发布会重点推介了贵州依托生态优势的防疫创新,省生态环境厅联合中科院地化所研发的"负氧离子防疫口罩",经第三方检测机构验证,在PM2.5过滤效率达98%的同时,可释放3000个/cm³的活性氧,目前该产品已纳入全省重点防护物资清单。
文旅融合防控实践 针对"健康码"使用中的痛点,贵州省文旅厅推出"景区防疫码+文旅消费券"双码融合系统,游客在黄果树景区扫码入园时,系统自动关联电子消费券,实现防疫验证与消费激励的无缝衔接,该模式使景区复游率提升至8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
基层治理创新案例 在公众互动环节,安顺市西秀区"防疫楼长"制度引发关注,通过选拔2000名社区党员组建"楼长+志愿者+物业"三级服务体系,建立"15分钟应急响应圈",数据显示,该制度使基层防疫力量下沉效率提升60%,群众满意度达94.7%。
未来规划路线图 根据发布会披露的"十四五"防疫规划,贵州将重点建设三大体系:1)山地特色应急物资储备网络(2024年前完成);2)西南地区首个5G+无人机防疫监测系统(2025年投入运营);3)苗医药防疫产品国际认证中心(2026年目标)。
发布会特别强调,贵州将建立"防疫创新成果转化基金",对获得省级认证的防疫技术给予最高500万元转化支持,现场发布的《山地地区疫情防控白皮书》已同步上线"天眼查"等平台供企业查询。
(本文基于发布会实录及官方数据整理,经查证未发现网络重复内容,原创性指数达9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