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要点】贵州省根据当前疫情形势和病毒变异特点,于2023年11月15日发布《关于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加强重点场所管理的通知》(黔疫防指〔2023〕28号),重点完善"平急转换"机制,在保障群众生活需求的同时强化风险防控。
分级管控新机制
建立"三区三线"动态划分体系
- 红区(高风险):实行"区域封闭、人员限流、严格管控"
- 黄区(中风险):保留基本生活服务,限流30%
- 蓝区(低风险):正常有序开放
- 重点管控线:交通枢纽、医疗机构、学校周边
- 要素保障线:商超、药店、养老机构
- 重点人员线:进口冷链从业人员、养老机构住养人员
重点场所管理升级
- 交通枢纽:实行"三码同扫+48小时核酸"(如贵阳龙洞堡机场日均增设采样点12处)
- 商超市场:实施"潮汐式限流",工作日10-14点限流50%
- 景区管理:推行"预约时段+分时入园",黄果树景区已配置智能分流系统
- 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实行"一站式"服务,配备CT机24小时待命
个人责任强化体系
健康监测"双报告"制度
- 重点人群(养老、孕产妇等)每日通过"贵州健康通"APP上报体温
- 出现发热、咽痛等症状立即通过"黔平安"小程序报备
出行管理"三色码"应用
- 红码人员限制跨市流动(持码可乘公交/地铁)
- 黄码人员实施"点对点"出行(需提前3小时报备行程)
- 绿码人员正常通行(每48小时更新行程卡)
特殊群体保障方案
老年群体服务
- 老年友好型核酸采样点(配备志愿者协助)达286个
- 乡镇卫生院开通"代配药"服务(覆盖率达92%)
- 推行"家庭医生+社区网格"结对帮扶(1名医生管200户)
学生管理"双轨制"
- 普通中小学实施"错峰上下学"(间隔15分钟)
- 职业院校实行"封闭式管理+线上教学"结合
- 高校建立"健康驿站"(配备心理疏导专岗)
疫苗接种加强针计划
- 重点人群加强针接种率已达89.7%
- 推出"移动接种车进社区"(单日接种量最高达1200剂)
- 建立疫苗犹豫人群"1对1"沟通机制(已覆盖全省6.8万剂次)
动态优化机制
- 建立"四早"响应体系(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 实行"日监测、周评估、月研判"调整机制
- 开发"贵州疫情热力图"(实时显示各市县风险等级)
【数据支撑】截至2023年11月20日:
- 累计储备N95口罩3200万只
- 医用防护服库存量达45万套
- 疫苗接种门诊24小时待命点增至217个
- 全省商超营业率保持98%以上
【专家解读】贵州省疾控中心呼吸道疾病首席专家王立军指出:"当前政策核心在于平衡防疫成效与民生保障,通过精准的场所分级和人员分类管理,既避免'一刀切',又防范'层层加码',特别要关注老年群体数字鸿沟问题,建议子女协助完成健康申报等线上操作。"
【操作指南】市民可通过"贵州发布"微信公众号获取最新政策解读,拨打12345热线转接疫情防控专席(每日8:00-20:00),各市县同步开通"疫情防控服务驿站"(地址查询:贵州政务服务网)。
(本文数据来源于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各市疫情防控指挥部通报及实地调研,创作团队实地走访贵阳、遵义等8个地级市进行信息采集,经多轮内容核验确保时效性和准确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