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初春,当疫情的阴霾再次笼罩中原大地,河南东南端的固始县,这个素有“中原第一侨乡”之称的县城,以一种出乎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的方式,走进了全国人民的视野,这里没有大城市的喧嚣与繁华,却有着最质朴的民风和最坚韧的脊梁,一场与新冠病毒的短兵相接,不仅考验着地方的应急管理体系,更映照出普通人在非常时期的非凡勇气与人间温情。
固始县的新冠肺炎病例,并非一个冰冷的统计数字,它的出现,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瞬间激起了层层涟漪,地方政府在第一时间拉响了警报,启动了应急响应机制,流调溯源、隔离管控、区域封控、全员核酸……一系列措施以快制快,迅速铺开,与某些地区初期的慌乱不同,固始的反应显得有条不紊,这背后是无数次预案演练和基层治理能力持续提升的结果。
真正让这场战“疫”显得与众不同的,并非仅仅是官方的快速反应,而是渗透在每一个环节中的“固始温度”,我们看到了“大白”们的不易——在春寒料峭的清晨,他们身着厚重的防护服,在临时搭建的检测点前,一坐就是数小时,护目镜上的水汽,模糊了他们的视线,却模糊不了他们眼中的坚定,一位护士在连续工作八小时后,累得靠在墙角睡着的照片,在固始人的朋友圈里刷屏,没有人组织,却形成了最动人的致敬。
我们更看到了普通市民的自觉与担当,通知全员核酸检测,人们扶老携幼,在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的引导下,井然有序地排队等候,没有抱怨,没有推搡,更多的是邻里间的相互提醒和一句“注意防护”的暖心叮嘱,菜市场暂时关闭,生活物资的供应成为焦点,社区网格员、志愿者组成了“代购小分队”,他们手持长长的采购清单,穿梭于超市与楼栋之间,将新鲜的蔬菜、粮油药品,一户户送到居民手中,这份“最后一公里”的守护,隔绝了病毒,却连接了人心。
固始的方言俚语,也在这场战“疫”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当地宣传部门制作的“土味”防疫顺口溜,通过村头的大喇叭和流动宣传车,用最接地气的方式,将复杂的防疫知识转化为乡亲们听得懂、记得住的乡音。“没事别瞎串,病毒不长眼”“口罩还是呼吸机,您老看着二选一”,这些略带幽默又直击要害的劝导,有效地消除了部分老年群体的抵触情绪,让科学防疫的理念深入人心。
疫情下的固始,也是一个微观的中国,这里有因隔离而无法外出务工的焦虑,有商户暂停营业面临的经济压力,也有学生在家上网课的种种不便,但更多的,是共克时艰的共识与行动,本地企业家捐赠物资,餐饮店为值守人员免费送餐,老师变身“主播”确保停课不停学……每一个个体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为这座小城的重启贡献力量。
在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固始的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生活秩序逐步恢复,这场与新冠病毒的遭遇战,留给固始的,不仅仅是抗疫的经验,更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它证明了,即使在医疗资源相对不那么集中的县城,只要凝聚起众志成城的力量,秉持科学精准的防控策略,辅之以人性化的关怀与管理,同样能够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疫长城。
河南固始的新冠肺炎病例,作为一个事件,终将过去,但它所展现的——基层组织的执行力、普通人的奉献精神,以及危难时刻闪耀的人性光辉——却如同豫东南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的根脉,深植于每个人的心中,成为未来应对任何风险挑战时,最坚实的底气,这座小城的故事,是中国无数个县城抗疫的缩影,它告诉我们,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