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对湖北枣阳这座位于汉江流域的县级市而言,是充满挑战与考验的一年,在新冠疫情的阴影下,枣阳以低调而坚定的姿态,书写了属于它的抗疫故事,本文基于公开信息与地方记录,梳理枣阳2021年疫情的关键节点与社会应对,还原一座小城在特殊时期的真实面貌。
年初防控:常态化下的严阵以待
2021年初,随着冬季疫情反弹风险加剧,枣阳迅速进入“战时状态”,1月,全市启动重点人群核酸检测,对冷链食品、交通枢纽等关键环节实施闭环管理,与2020年全域封锁不同,这一次的防控更注重精准施策,社区推行“网格化+健康码”双核验,农村地区通过“村村响”广播宣传防疫知识,形成城乡联动的防护网。
枣阳的疫苗接种工作稳步推进,截至3月底,全市累计接种新冠疫苗超50万剂次,重点行业人群覆盖率达90%以上,为后续防控奠定了重要基础。
年中考验:Delta变异株的突袭与应对
2021年7月,由Delta变异株引发的疫情波及多个省份,毗邻枣阳的荆门市出现确诊病例,枣阳面临“外防输入”的巨大压力,7月底,枣阳发布紧急通告,暂停大型聚集活动,关闭KTV、网吧等密闭场所,并对从风险地区返枣人员实行“三天两检”制度。
值得一提的是,枣阳在流调工作中展现了高效协同的能力,8月初,一名密接者曾途经枣阳火车站,市疾控中心联合公安、交通部门,在6小时内完成轨迹溯源与153名次密接者的隔离管控,未造成本地传播,这一案例被纳入湖北省疫情防控简报,成为中小城市快速响应的典范。
经济与民生的平衡术
疫情反复对枣阳的经济社会运行带来冲击,作为农业大县,枣阳的鲜桃、香菇等农产品一度面临滞销风险,当地政府联合电商平台推出“抗疫助农专区”,通过直播带货、社区团购等方式,在两周内助销农产品超800吨,对小微企业推出减税降费、租金减免等政策,截至2021年第三季度,全市累计为企业纾困资金达1.2亿元。
教育领域同样面临挑战,2021年秋季开学季,枣阳中小学采取“线下+线上”双轨教学模式,对无法返校的学生开通“云端课堂”,确保教学不间断,一名乡镇教师在接受采访时坦言:“孩子们戴着口罩上课的样子让人心疼,但他们的坚持更让人动容。”
岁末坚守:常态化防控下的温情
进入2021年冬季,枣阳未出现本土确诊病例,但防控并未松懈,11月,全市开展疫情防控应急演练,模拟发现阳性病例后的封控、转运、消杀全流程,加强“人性化”管理:对隔离人员提供心理疏导服务,为老年人开设疫苗接种绿色通道,社区干部为居家观察居民代购生活物资……这些细节彰显了小城的温度。
值得一提的是,枣阳的民间力量在抗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志愿者团队“枣阳义工联合会”累计组织3000人次参与卡口值守、物资分发;多名个体商户自发为防疫人员送去热饭热菜,成为寒冬中的暖流。
复盘与启示:枣阳经验的深层价值
回顾2021年,枣阳的疫情应对可总结为三点经验:
- 精准防控与民生保障并行:避免“一刀切”管控,注重减少对正常生产生活的影响;
- 科技与人力结合:利用大数据溯源的同时,保留基层网格化管理的高效性;
- 社会动员凝聚合力:政府、企业、民众形成互信协作的共同体。
正如枣阳市疾控中心负责人所言:“疫情是一场大考,考的是城市的韧性,更是人心的温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