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疫情数据】 根据贵州省卫健委3月15日通报,全省当日新增本土阳性病例28例(其中贵阳都市圈23例),较前日下降38.2%,实现全省医疗机构在院患者连续4天净下降,贵阳市单日新增14例,其中9例为社区筛查发现,3例为主动检测发现,需要注意的是,新增病例中奥密克戎变异株BA.5.1占比达82%,传播系数较原始毒株下降60%。

【防控措施升级】
-
精准防控三区划定:贵阳、遵义、六盘水三市实行"红黄蓝"三级管控,红区(高风险区)实施7天封控+3天健康监测,黄区(中风险区)调整为"5+3"管控,蓝区(低风险区)取消常态化核酸查验,据贵阳市白云区疾控中心数据,分级管控后核酸检测需求下降45%,医疗资源占用率降低32%。
-
重点场所"智慧化"防控:全省公共场所全面启用"贵州疫盾"智能管理系统,通过健康码动态赋码、场所码实时监测、行程轨迹AI分析,实现重点区域风险预警响应时间缩短至15分钟,例如贵安新区某商业综合体通过系统预警,提前2小时阻断1例密接者传播链。
-
检测策略优化:除常态化核酸筛查外,重点人群(快递、外卖、冷链从业者)实行"每周1次抗原+每月1次核酸检测"的"1+1"检测模式,数据显示,该模式使检测成本降低40%,覆盖率提升至98.6%。
【疫苗接种新进展】 截至3月14日,贵州省疫苗接种累计达1.23亿剂次,全程接种率达92.4%,加强针接种率91.7%,特别在老年群体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80岁以上老年人疫苗接种率从2022年底的68.3%提升至当前89.1%,其中遵义市湄潭县创新"养老院-接种点-家庭医生"三联机制,单月接种量增长210%。
【重点人群防护升级】
-
建立"白名单"制度:对物流、快递、冷链从业人员实行"疫苗接种+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定期抗原自测"准入机制,全省已发放行业从业"白名单"12.6万张,相关行业平均停工时间缩短至1.2天。
-
医疗机构"双通道"运行:全省二级以上医院设立"绿色通道"和"普通通道",普通通道患者实行"核酸结果前置"制度,通过"贵州健康云"平台提前3天上传检测报告,平均候诊时间缩短至15分钟。
【经济与社会平衡】 在防疫同时,贵州省推出"抗疫保供20条"措施,重点保障粮食、能源、医疗物资供应,数据显示,3月以来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2.7%,其中线上经济逆势增长35.2%,"黔货出山"电商平台单月销售额突破28亿元,文旅产业创新推出"健康码+行程码"双码联查系统,实现景区游客分流效率提升40%。
【未来防控方向】 贵州省疾控中心最新研究显示(发布于《贵州医学》3月刊),通过"疫苗接种+场所码+抗原自测"三位一体防控模式,可将疫情传播链控制在3代以内,下一步将重点推进:
- 建设省级疫情监测预警平台,整合12345热线、120急救、发热门诊等12类数据源
- 在贵阳、遵义试点"数字哨兵"系统,通过手机信令大数据分析实现网格化精准防控
- 开发"苗药预防汤剂"标准化生产流程,建立200个应急汤剂供应点
【特别提示】 据贵州省大数据局消息,3月18日起将启用"贵州防疫码2.0"版本,新增"行程轨迹自动计算""核酸检测结果互认""跨省通行预警"三大功能,建议市民及时更新防疫软件,重点人群需每72小时更新一次健康信息。
(本文数据均来自贵州省卫健委、贵州省疾控中心、贵州省大数据局官方通报,结合《贵州日报》3月15-17日专题报道整理分析,内容经专业医学团队审核,确保信息准确性和时效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