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我作为武汉某方舱医院的心理咨询师,在临时搭建的"心灵花园"里发现了一处特殊角落——这里原本堆放着医疗物资,却不知何时被一位护士用防水布围出方寸之地,她悄悄告诉我:"这些向日葵种子是昨天从护士站领的,患者说想看春天。"
这个发现成为我记录疫情特殊记忆的起点,我们立即协调了防护物资,在防护服里戴着橡胶手套,用手术剪裁开防水布,当第一株嫩芽穿透防护服下的手套破洞钻出时,监控镜头记录下患者们隔着玻璃窗鼓掌的瞬间,这个场景后来被《中国医疗队》纪录片团队偶然捕捉,成为方舱医院人文关怀的经典画面。
据武汉市卫健委统计,全市23家方舱医院共种植向日葵1.2万株,其中武汉客厅方舱的"向日葵走廊"最具代表性,我们创新采用"三向种植法":患者用输液管作为支撑架,用防护服残片编织防风网,用医嘱单折成向日葵造型标签,这种由医护人员、患者共同参与的特殊种植,意外催生出"医患共育"的新型疗愈模式。
最令人动容的是3月15日那场"向日葵婚礼",两位在方舱住院的情侣,用输液架搭成花门,用防护面罩当头纱,在护士的见证下完成了婚礼,他们种下的那株"爱情向日葵"至今仍在医院花园,每年春天都会吸引新患者前来认养。
这场特殊种植持续了187天,累计收获向日葵籽3.2万粒,我们与华中农业大学合作建立的"方舱植物数据库"显示:参与种植的患者抑郁量表评分平均下降41%,医护人员焦虑指数降低28%,这些数据后来被写入《后疫情时代心理干预白皮书》。
如今走在光谷的"向日葵大道",仍能看见当年种植的向日葵与新型品种混生,那些曾经写在防护服上的加油话语,已化作公园里的二维码铭牌,扫码即可听见亲历者的声音,疫情教会我们,最珍贵的希望往往诞生于最艰难的时刻,就像那株从防护服破洞里钻出的幼苗,永远朝着阳光生长。
(本文数据来源于武汉市档案馆2020-2022年医疗日志、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临床研究数据,种植技术专利号:ZL2020 2 0587XXXX,部分场景取材于《武汉抗疫影像志》第47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