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球疫情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国内本土疫情呈现多点散发、局部聚集的特征,作为中国北方重要的港口城市和交通枢纽,天津始终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关于疫情防控的总体部署,结合本市实际,动态调整并严格执行各项防控措施,天津市根据疫情发展新特点和病毒传播新规律,对疫情防控要求进行了新一轮的优化与明确,旨在以更科学、更精准、更高效的策略,筑牢“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坚固屏障,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市民正常生活秩序的影响。
严守外防输入关口,强化人物环境同防
天津拥有繁忙的国际空港、海港,是外防输入的前沿阵地,最新要求着重强调了入境人员和高风险岗位人员的闭环管理,所有入境人员需严格执行“14天集中隔离+7天居家健康监测”的基本框架,并在隔离期间进行多次核酸检测,确保潜在风险被及时发现,对于直接接触入境人员、物品、环境的高风险岗位人员,实行“N+7+7”(N天封闭管理作业+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7天居家健康监测)的闭环管理模式,并加密核酸检测频次,切实阻断由人及物的传播链条。
对进口冷链食品、非冷链物品的管控持续保持高压态势,严格落实进口货物溯源、消毒证明查验、集中监管仓管理、预防性消毒及核酸检测等措施,要求相关企业切实履行主体责任,确保进口货物从口岸到仓储、运输、销售的全链条、可追溯、无缝衔接的监管,严防疫情通过物流渠道输入。
优化内防反弹机制,提升监测预警灵敏度
针对本土疫情风险,天津最新防控要求的核心在于“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全市持续完善多渠道监测预警机制:
- 重点人群应检尽检: 对医疗卫生机构从业人员、口岸检疫边防人员、交通运输从业者、冷链物流人员、邮政快递外卖人员、学校师生、养老机构工作人员等重点行业、重点人群,严格按照规定频次进行核酸检测,确保不漏一人、不落一次。
- 常态化核酸检测: 在人员密集、流动性大的重点场所,如火车站、长途汽车站、机场、港口、商场超市、农贸市场等,合理布局常态化核酸检测点,为“愿检尽检”人群提供便捷服务,同时作为疫情监测的重要补充。
- 症状监测与药店哨点作用: 强化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基层医疗机构的“哨兵”职责,严格落实预检分诊和首诊负责制,要求零售药店对购买退热、止咳、抗病毒、抗生素等“四类药品”的人员进行实名信息登记,并督促其及时进行核酸检测,确保潜在风险源第一时间被捕捉。
聚焦重点场所防控,压实四方责任
社会面的防控是阻断疫情传播的关键,最新要求对各类重点场所提出了明确细致的防疫指引:
- 公共场所: 严格落实测温、扫码(场所码)、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规范佩戴口罩、保持安全社交距离、加强通风消毒等常态化措施,影剧院、图书馆、博物馆、健身房等密闭场所需严格执行限流、预约、错峰等要求。
- 学校: 健全“一校一策”防控方案,加强师生健康监测和行程管理,严格校门管理,做好环境消杀,确保校园安全。
- 养老机构、儿童福利院等特殊场所: 实行探视预约管理和人员进出严格管控,定期为工作人员和服务对象进行核酸检测,筑牢特殊群体的免疫屏障。
- 企事业单位: 落实主体责任,加强员工健康管理,减少不必要的聚集性活动,鼓励线上办公。
“四方责任”(属地、部门、单位、个人)的落实被反复强调,要求各区、各行业主管部门加强督导检查,确保各项防控措施不折不扣执行到位,积极引导市民履行个人防护责任,自觉遵守防疫规定,做好自我健康管理。
强化应急处置能力,保障民生服务
天津始终保持着高效的疫情应急处置机制,一旦发生本土疫情,将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按照“快、准、严、实、细”的要求,迅速开展流调溯源、风险区域划定、人员管控、核酸检测、环境消杀等工作,力争在最短时间内控制住疫情传播。
在严格防控的同时,天津高度重视民生保障和经济社会稳定,要求各区、各部门制定完善的生活物资保供预案,确保在应急状态下市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保障医疗服务的正常提供,特别是急危重症患者、孕产妇、慢性病患者等特殊人群的就医需求畅通无阻,努力实现精准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平衡,减少疫情防控措施对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冲击。
天津最新的疫情防控要求,是应对当前疫情形势的必然之举,体现了科学精准、动态清零的总体策略,这是一套组合拳,既有对输入风险的严防死守,也有对内部反弹的敏锐洞察;既有对重点场所的严格管控,也有对个人责任的明确呼吁,这套要求的有效执行,离不开每一位市民的理解、支持与配合,让我们携手并肩,共同织密筑牢疫情防控网,守护好我们共同的健康家园,为天津的繁荣稳定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