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观察】11月15日,兰州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关于优化常态化防控措施的工作方案(试行)》,标志着西北地区首个"精准防控+社会共治"双轨并行的防疫模式进入实践阶段,据兰州市疾控中心最新数据显示,11月以来本土新增阳性病例较上月下降67%,但呈现"零星散发与局部聚集并存"的新特征。
防控策略的"兰州样本"创新
-
空间网格化分级管控 将主城区划分为58个"防疫单元",每个单元配备1名"健康管家"(由社区医生+社工组成),例如城关区酒泉路街道试点"三色预警"系统,根据单元内感染风险动态调整核酸检测频次(绿区7天1检,黄区3天1检,红区每日全员检测)。
-
动态清零2.0升级版 创新实施"三段式处置":24小时内完成流调溯源→48小时划定风险区→72小时完成环境消杀,针对物流、商超等民生保障场所,建立"白名单"制度,对连续14天无感染单位给予防疫物资补贴。
-
数字防疫平台升级 投入使用的"兰防通2.0"APP新增"疫情热力图""场所码验码效率"等12项功能,据测试数据显示,商超扫码时间由平均8.2秒缩短至3.5秒,核酸检测预约转化率提升至91%。
社会协同治理的突破性实践
-
"银发防疫志愿者"计划 招募65岁以上低风险老人组建"银发巡逻队",累计培训3200余人次,安宁区试点"老带新"机制,由退休医生指导社区青年开展健康监测,已发现异常发热病例47例。
-
企业防疫"成本共担"机制 政府设立5000万元防疫专项基金,对受影响企业按实际损失30%给予补贴,兰州电机厂通过该机制获得87万元补贴,保障了2000余名员工的正常生产。
-
市民防疫积分体系 市民参与核酸检测、物资配送等可累积"健康积分",可兑换公交卡充值、景区门票等23类服务,数据显示,参与率从初期42%提升至78%。
新挑战与应对策略
-
疫苗接种"第二波"攻坚 针对60岁以上接种率仅68.3%的现状,推出"接种进养老院""流动接种车进社区"等举措,12月将启动"银发接种攻坚月",目标提升至85%以上。
-
流感叠加防控压力 疾控专家提示当前流感病例周增长率达12%,已启动"一老一小"重点人群疫苗接种,儿童医院开设"流感-新冠双检通道",单日接诊量提升40%。
-
经济复苏与防疫平衡 商务部门监测显示,餐饮行业堂食收入恢复至疫情前89%,但外卖订单量仍保持120%高位,计划在12月前建成30个"无接触配送中心",降低接触风险。
【专家解读】兰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王教授指出:"这种'精准防控+社会共治'模式,将防疫成本从政府单方承担转变为多方协同,既避免'一刀切'的弊端,又防范了'层层加码'的风险,但冬季流感与新冠叠加可能带来的医疗资源挤兑,仍是需要重点防范的'灰犀牛'事件。"
当前兰州已建立"平急转换"机制,储备N95口罩50万只、防护服10万套,并完成12家方舱医院改造,随着气温下降,每日6-9时的户外活动高峰期将成为防控重点时段,建议市民采取"洋葱式穿衣+分时段出行"等个性化防护策略。
(本文数据来源于兰州市卫健委、疾控中心及商务局最新通报,结合实地调研撰写,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复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