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抗原检测作为一种快速、便捷的筛查手段,在北京的防疫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许多市民对“谁需要测抗原”以及“如何正确操作”存在疑问,本文将详细解答这些问题,帮助大家科学应对防疫需求。
北京哪些人群需要抗原检测?
抗原检测主要适用于特定场景和人群,以下为需要重点关注的情况:
-
出现疑似新冠症状者
如果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觉减退等新冠肺炎相关症状,无论是否接触过确诊患者,都建议立即进行抗原检测,早期筛查有助于及时隔离和就医,减少传播风险。 -
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
包括医护人员、冷链物流人员、公共交通司机、快递外卖员、社区工作者等,这类人群接触范围广,感染风险较高,需按岗位要求定期检测,部分单位会统一组织。 -
重点区域管控人员
封控区、管控区、临时管控区的居民,需按社区要求频次进行抗原检测,与确诊病例或密接者有轨迹重叠的人员,也可能被要求筛查。 -
聚集性场所活动者
如参加大型会议、展会、培训,或进入养老院、学校、工厂等集体单位前,可能需提前完成抗原检测,部分场所会要求出示阴性证明。 -
返京及流动人员
根据北京防疫政策,进返京人员需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并在抵京后24小时、72小时内再次检测,期间若无法及时进行核酸检测,可用抗原检测作为补充。 -
自愿筛查的普通居民
即使无明确暴露风险,部分市民为保障家庭或社交活动安全,也会自愿购买抗原试剂盒自测,尤其是有老人、儿童等脆弱成员的家庭。
注意:抗原检测结果一般不能替代核酸检测,如检测阳性或结果可疑,需立即上报社区并安排核酸检测确认。
抗原检测的具体操作步骤
抗原检测操作简便,但需严格遵循流程以确保准确性,以下以常见的鼻拭子自测试剂盒为例:
准备工作
- 洗手消毒:用流动水或免洗洗手液清洁双手。
- 核对物品:检查试剂盒是否在保质期内,内容物包括检测卡、提取管、拭子、密封袋等。
- 环境要求:选择清洁、通风的桌面,避免检测卡受污染。
样本采集
- 打开拭子包装,避免手部接触拭子头。
- 头部微仰,将拭子沿一侧鼻孔进入,伸入1-1.5厘米(约鼻尖到耳垂距离),贴鼻腔旋转4-5圈,停留15秒,同一拭子对另一鼻孔重复操作。
- 儿童检测需由成人协助,动作轻柔以免损伤黏膜。
样本处理
- 打开提取管,将拭子头浸入保存液中,旋转挤压30秒,使样本充分溶解。
- 取出拭子时,边挤压管壁边退出,确保液体留在管内。
- 盖紧滴头,将液体垂直滴入检测卡的样本孔,通常需3-4滴。
结果判读
- 静置10-15分钟(具体时间参照说明书),观察显示区:
- 阳性:C和T处均显示红色或紫色条带。
- 阴性:仅C处有条带,T处无显色。
- 无效:C处无条带,无论T处是否显示,需重新检测。
- 超过20分钟的结果无效,可能因蒸发导致假性显色。
废弃物处理
- 所有使用过的物品装入密封袋,避免交叉感染。
- 若检测结果为阳性,需将密封袋交社区管理人员,按医疗废物处理;若为阴性,可作为普通垃圾丢弃。
常见问题与注意事项
-
抗原检测的准确性如何?
抗原检测对高病毒载量的感染者灵敏度较高,但可能漏检早期或无症状感染,若症状明显但检测阴性,建议加做核酸检测。 -
哪些情况可能导致假阳性/假阴性?
- 操作不当(如样本量不足、滴液过多)、试剂保存不当、交叉污染等可能影响结果。
- 检测时间过早(感染初期病毒量低)或过晚(恢复期)也可能导致假阴性。
-
特殊人群的检测建议
- 婴幼儿:可选鼻拭子或咽拭子(按说明书),需家长耐心操作。
- 老年人:若行动不便,可由家人协助,注意安抚情绪。
- 基础疾病患者:如患有鼻部疾病,可咨询医生选择合适采样方式。
-
北京抗原试剂盒购买渠道
可通过线下药店、医院或线上平台(如美团、京东健康)购买,认准“国药准字”或“防疫物资清单”产品。
抗原检测是北京防疫网络的重要一环,掌握适用人群和规范操作方法,既能提升个人防护效率,也能为整体防控贡献力量,在疫情动态变化中,市民应积极配合政策,科学使用检测工具,同时坚持戴口罩、勤洗手等基础措施,共同守护城市健康安全。 仅供参考,具体检测要求以北京市最新防疫政策为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