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广西南宁这座以“绿城”著称的边陲枢纽,在新冠疫情的反复冲击下,书写了一段独特而坚韧的抗疫篇章,与国内其他地区相比,南宁的疫情虽未出现大规模暴发,但其特殊的区位压力、精准的防控策略与人文关怀并重的实践,构成了当年城市治理的典型样本。
地理区位与疫情输入风险的双重挑战
作为中国面向东盟的桥头堡,南宁坐拥吴圩国际机场、南宁火车站及多个跨境物流枢纽,人员往来频繁,2021年,德尔塔变异毒株全球肆虐,边境地区防控压力陡增,南宁虽非陆地边境城市,但通过空港、铁路与周边国家保持紧密联通,潜在输入风险持续存在,2021年1月、7月及12月,南宁均报告了境外输入关联病例,引发局部应急响应,这一背景下,南宁的防疫工作始终以“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为核心,构建起“机场—口岸—社区”三级联防体系。
精准流调与科技赋能的防控实践
面对零星散发病例,南宁的流行病学调查展现出高效与精准,以2021年12月某境外输入关联病例为例,南宁市疾控中心在24小时内完成核心轨迹溯源,并通过“桂核酸”系统对重点区域人群开展筛查,3日内检测超50万人次。“智慧防疫”平台整合健康码、行程码与疫苗接种数据,实现风险人员实时预警,南宁在全区首创“网格化+大数据”管理模式,由社区网格员协同电子围栏技术,对高风险人群实施动态追踪,最大限度压缩疫情传播窗口。
民生保障与城市温度的细节彰显
疫情期间,南宁注重平衡防控与民生需求,2021年7月,某小区因密接者轨迹实施临时封控时,政府组织“党员先锋队”联合电商平台,开通“蔬菜直通车”保障物资供应,并为独居老人提供上门送药服务,在教育领域,南宁中小学创新“线下+线上”融合教学,确保停课不停学,更值得一提的是,南宁依托“爱南宁APP”开通心理援助专栏,为隔离人员及一线工作者提供心理疏导,凸显人文关怀。
边境联防与区域协作的探索
作为广西首府,南宁积极参与中越边境疫情联防联控,2021年,南宁与凭祥、东兴等口岸城市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协同处置多起跨境货车司机输入案例,通过中国—东盟博览会卫生合作论坛,南宁推动与东盟国家在远程医疗、疫苗互认等领域的对话,为区域公共卫生治理贡献“南宁方案”。
疫苗接种与全民防护的屏障构筑
截至2021年底,南宁累计接种新冠疫苗超千万剂次,全人群接种覆盖率位居全区前列,通过设立临时接种点、流动接种车深入乡镇,南宁突破“最后一公里”障碍,尤其针对老年人群体开展“一对一”预约服务,构建起坚实的免疫屏障。
回望2021,南宁的抗疫历程并非惊心动魄的宏大叙事,而是由无数细节编织的守护网络,从精准流调到民生关怀,从科技赋能到边境协同,这座城市在不确定性中始终保持着韧性与温度,这段经历不仅为后疫情时代的城市治理提供启示,更让“绿城”的绿意,在风雨中愈发葱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