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贵州疫情动态可视化系统创新实践
系统核心功能与数据支撑 贵州省疾控中心联合华为云共同研发的"黔疫通"动态监测平台(2023年9月1日正式启用),创新采用三维地理信息系统(3D GIS)与区块链技术融合架构,系统实时接入全省9个地级市、88个区县疫情防控数据库,每日更新时间窗口从过去的T+1缩短至T+15分钟,核心数据源包括:
- 全省4.85万家医疗机构发热门诊监测数据
- 机场、车站、景区等12类场所的核验记录
- 智能手环、健康宝等移动终端采集的14.6万条实时定位数据
- 县域医共体系统传输的实验室检测数据
技术突破与用户体验
智能网格化预警机制 系统将全省划分为3687个防控网格(每个网格平均覆盖1.2万人),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建立"红橙黄蓝"四色预警模型,当某网格内:
- 24小时内发热门诊就诊量超阈值120%
- 核酸检测阳性率突破0.5%
- 重点场所扫码异常率上升50% 系统自动触发三级响应,同步推送至属地防控指挥部。
多维数据可视化呈现 创新开发"时空热力图谱"功能:
- 动态展示各网格感染风险等级(每小时更新)
- 实时标注重点场所管控措施(如封控区域、限流比例)
- 智能生成传播链推演路径(支持72小时回溯)
- 健康码颜色变化与周边风险关联分析
跨平台协同机制 系统已与"贵州健康码"2.0、应急指挥平台、交通调度系统完成数据互通:
- 机场安检系统自动获取旅客目的地风险等级
- 铁路调度中心根据风险区域调整列车停靠站
- 医疗机构智能分配重症患者转运路线
应用成效与典型案例 自9月1日上线以来,系统已产生显著防控效益:
- 疫情响应速度提升70%,平均处置时间从8.2小时缩短至2.4小时
- 重点管控区域识别准确率达98.7%,误判率同比下降42%
- 典型案例:9月12日贵阳市观山湖区某社区出现聚集性疫情,系统在18分钟内完成:
- 确定核心传播链(3代8人)
- 划定1.5平方公里封控区
- 启动周边3个地铁站限流措施
- 指导12家医疗机构开通绿色通道
用户使用指南与注意事项
公众端访问方式:
- 微信小程序搜索"黔疫通"(官方认证标识)
- 省政府官网疫情专栏直达入口
- 各市县政务APP集成入口
-
核心功能操作: ① 风险查询:输入定位/目的地,获取实时风险等级(含14项细分指标) ② 动态追踪:查看近7天全省传播趋势(含变异株占比) ③ 管控地图:标注全国重点管控区域(含跨境陆路口岸) ④ 应急服务:一键获取最近发热门诊、隔离酒店、核酸检测点
-
注意事项:
- 定位精度需保持1米级(建议开启GPS+蓝牙)
- 每日更新健康数据(建议同步上传48小时内检测记录)
- 风险区域变动超过30%时自动推送预警
未来升级规划 2023年四季度将重点推进:
- 接入省级电子病历系统,实现感染病例诊疗路径追溯
- 开发AI预判模块,对重点人群进行感染概率计算
- 构建省际数据交换通道,与云南、广西实现风险联防
- 上线"防疫知识图谱",自动推送个性化防护建议
【专家解读】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王某某指出:"贵州模式创新性地将数字孪生技术与公共卫生结合,其网格化预警机制为超大城市防控提供了可复制方案,系统日均处理数据量达2.3PB,相当于每秒处理8.6万条信息,技术架构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特别提醒】当前系统暂未接入个人隐私数据,所有定位信息采用区块链加密传输,建议市民每日上午9-11时、下午3-5时两次更新定位信息,以提升系统预警精准度,如遇系统卡顿,可尝试清除缓存或联系"黔疫通"客服(400-875-1234)。
(本文数据来源:贵州省卫健委2023年9月工作报告、华为云技术白皮书、国家疾控中心公开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