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声音 社会新闻 大连抗疫纪实,一座城市的坚韧与温度

大连抗疫纪实,一座城市的坚韧与温度

2022年初春,大连这座滨海城市迎来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当“大连感染者”这个词汇首次出现在官方通报中,整座城市瞬间进入了高度戒备状态,海风依旧轻抚着星海广场,但往日的喧嚣已被一种紧张的宁静所取代。

疫情突袭:从个案到防线

第一位感染者的发现颇具戏剧性,3月18日,一位公司职员因持续性低热前往医院就诊,常规核酸检测结果呈阳性,在随后流调中,发现其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已接触超过百人,这个消息像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层层涟漪。

市政府迅速启动应急机制,24小时内完成了首轮重点区域30万人的核酸检测,各大医院发热门诊灯火通明,医护人员连夜奋战,一位参与首例确诊的医生说:“那天晚上,我们科室所有人都自愿留下来加班,没有人抱怨,因为这就是我们的职责。”

精准防控:智慧与温度并存

与某些城市“一刀切”的防控策略不同,大连选择了精准防控的道路,基于感染者活动轨迹,划定了3个中风险地区,而非简单封城,这种精细化操作背后,是大数据平台的强力支撑,全市“一网统管”系统实时更新感染者密接、次密接人员信息,确保不漏一人。

在某个被封控的小区,社区工作者创新推出了“爱心菜篮”工程,居民通过手机下单,志愿者无接触配送,一位志愿者告诉记者:“我们每天要送300多份生活物资,虽然累,但听到居民的感谢,一切都值得。”

全民检测:守望相助的风景线

全市范围的全员核酸检测成了一场全民行动,在各检测点,市民清晨就排起长队,秩序井然,在中山区的一个检测点,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在家人搀扶下前来检测,他说:“我不能给国家添麻烦,该检测就要检测。”

更令人动容的是市民间的互助精神,在甘井子区,一位餐厅老板自发为检测点工作人员送去热乎的饭菜;在西岗区,几位年轻人组建了“爱心车队”,免费接送医护人员,这些细微处的温暖,汇聚成了大连抗疫的磅礴力量。

经济民生:两难中的平衡术

疫情期间,大连市政府出台了“助企纾困22条”,从减税降费、金融支持等方面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某海鲜加工企业负责人坦言:“虽然疫情造成了损失,但这些政策就像及时雨,让我们看到了希望。”

全市中小学迅速转入线上教学,一位高中教师表示:“我们提前做好了预案,线上教学开展得很顺利,不能因为疫情耽误孩子们的学业。”

康复之路:从感染者到守护者

更令人欣慰的是,首批感染者康复后,多人主动捐献了恢复期血浆,其中一位康复者说:“这座城市在我生病时没有抛弃我,现在是我回报的时候了。”这些血浆后来被用于重症患者的治疗,发挥了重要作用。

反思与启示

回顾大连的抗疫历程,有几点经验值得总结:一是早期发现的敏锐性,二是精准防控的科学性,三是全民参与的广泛性,这座城市的抗疫实践证明,面对疫情,既需要坚定的决心,也需要智慧的方法。

大连已逐步恢复正常秩序,漫步在滨海路,又能看到晨练的市民和游客,但那段特殊时期的记忆,已经深深烙印在这座城市的肌理中,正如一位市民所说:“经过这次疫情,我们更加懂得了珍惜与感恩。”

大连的故事告诉我们,疫情终将过去,但在这场战斗中展现出的城市精神、人文关怀和制度优势,将成为推动这座城市继续前行的不竭动力,面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挑战,这座经历过考验的城市,必将更加从容和坚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大媒体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hrrgy.com/shehuixinwen‌/12228.html

作者: admin

擅长以细腻笔触描绘现代人情感困境/以独特视角解读科技人文交叉领域
下一篇
https://shrrgy.com/zb_users/theme/tpure/style/images/thumb.png

中国疫情防控的封城时间轴,从武汉到全国的三次关键转折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