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声音 社会新闻 全球碳排放治理,挑战、进展与未来路径

全球碳排放治理,挑战、进展与未来路径

在全球气候变化日益严峻的背景下,全球碳排放问题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许多人可能会问:全球碳排放还在执行吗?答案是肯定的,但情况远比表面复杂,全球碳排放不仅仍在持续,而且治理行动也在不断推进,然而进展与挑战并存,本文将从全球碳排放的现状、国际治理框架的执行情况、各国的行动与差距,以及未来路径等方面展开分析,以提供一个全面的视角。

全球碳排放的现状:持续增长与局部改善

我们必须认识到,全球碳排放总体上仍在增长,根据国际能源署(IEA)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的数据,2023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再创新高,达到约36.8亿吨,主要源于化石燃料的燃烧和工业活动,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和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快速增长,导致能源需求激增,碳排放持续上升,发达国家如美国和欧盟虽在减排上取得一定进展,但整体速度不足以抵消全球增长。

局部改善也值得关注,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如太阳能和风能的成本下降,使得清洁能源在全球能源结构中的占比逐步提升,2023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全球总发电量的近30%,较十年前翻了一番,电动汽车的普及和能效提升措施也在部分区域显效,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碳排放国,其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已占全球总量的40%以上,并在2023年实现了碳排放强度的下降,但这些努力尚未扭转全球排放上升的趋势,凸显了治理的紧迫性。

国际治理框架的执行:从《巴黎协定》到全球盘点

全球碳排放治理的核心是国际协议的执行,巴黎协定》是最重要的框架,该协定于2015年通过,旨在将全球温升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并努力限制在1.5摄氏度,截至2023年,已有近200个国家提交了国家自主贡献(NDCs),承诺减排目标,但执行情况参差不齐。

2023年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8)对《巴黎协定》进行了首次全球盘点,结果显示:尽管许多国家在政策上有所行动,但当前承诺不足以实现温控目标,如果所有国家完全履行其NDCs,全球温升仍可能达到2.5-3摄氏度,执行中的挑战包括资金短缺、技术转移不畅以及地缘政治冲突,俄乌战争导致欧洲短期回归煤炭使用,凸显了能源安全与减排之间的平衡难题。

碳市场机制如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EU ETS)在执行中取得一定成效,2023年碳价突破每吨100欧元,推动了工业减排,但全球碳市场仍处于碎片化状态,发展中国家缺乏足够支持,国际社会在资金和技术援助上进展缓慢,每年1000亿美元的气候资金承诺尚未完全兑现,影响了全球南国家的执行能力。

国家行动与差距:多元化的路径与不足

各国在碳排放治理上采取了多元化路径,但整体行动存在显著差距,欧盟作为减排先锋,通过“绿色协议”立法,目标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并在2023年将减排目标提升至2030年比1990年水平减少55%,中国则宣布了“双碳”目标(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并在可再生能源领域投资领先全球,美国通过《通胀削减法案》推动清洁能源,预计到2030年将减排40-50%相比2005年水平。

许多发展中国家仍面临发展优先与减排冲突的困境,印度依赖煤炭满足能源需求,其碳排放预计到2030年还将增长;非洲国家因工业化需求,排放量也在上升,这些国家呼吁发达国家提供更多资金和技术支持,以公平过渡,一些国家如巴西和印度尼西亚在森林砍伐控制上取得进展,但全球毁林导致的碳排放仍占总量10%以上,显示治理不足。

差距不仅体现在国家层面,还在于行业执行,工业、交通和建筑部门占全球排放的70%以上,但脱碳进展缓慢,航空和航运业在国际协议下才开始制定减排路线图,而农业排放的治理则更显滞后。

未来路径:强化执行与创新合作

面对执行中的挑战,全球碳排放治理需从多维度加强,国际社会必须提升NDCs的雄心,在COP29及后续会议上推动更严格的目标,资金和技术转移是关键,发达国家应兑现气候资金承诺,并支持绿色气候基金等机制,创新合作如“损失与损害”基金的实施,可帮助脆弱国家应对气候影响。

从技术角度看,碳捕获、利用与封存(CCUS)、氢能等新兴技术需加速部署,据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IRENA)估计,到2050年,可再生能源投资需翻倍才能实现净零排放,行为改变和政策引导同样重要,例如碳税和绿色补贴可激励企业和个人减排。

公众意识和多边合作至关重要,全球青年气候运动和企业的ESG(环境、社会、治理)投资正在推动变革,只有通过全球团结,才能确保碳排放治理不再停留在纸上谈兵。

全球碳排放仍在“执行”,但并非单向的减少,而是治理与增长之间的拉锯战,尽管挑战重重,国际社会已迈出重要步伐,唯有加强合作、创新技术并兑现承诺,才能扭转排放曲线,守护地球家园,如果我们坐视不管,气候变化的影响将不可逆转;但若齐心协力,人类仍有希望实现可持续未来。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大媒体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hrrgy.com/shehuixinwen‌/6350.html

作者: admin

擅长以细腻笔触描绘现代人情感困境/以独特视角解读科技人文交叉领域
下一篇
https://shrrgy.com/zb_users/theme/tpure/style/images/thumb.png

2020年,新冠疫情全球爆发的关键转折点与影像记录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