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啥时候开始的?”——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牵动着全球无数人的记忆,它不仅仅是一个日期,更是一段集体经历的起点,当我们试图回溯,会发现答案并非单一,而是一段复杂的时间线,从最初零星的警报,到全球大流行的宣告,再到如今与病毒共存的阶段,疫情已经深刻地改变了世界,这场疫情究竟始于何时?到现在又持续了多久?让我们拨开时间的迷雾,细细梳理这段不平凡的历程。

要确定疫情的起点,需要从科学和官方认定两个角度来考量,从科学溯源的角度看,目前广泛认为新冠病毒(SARS-CoV-2)最早于2019年底在人类社会中出现并开始传播,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后来的回顾性分析,最早的已知病例可以追溯到2019年12月初,甚至可能更早,发生在中国湖北省武汉市,当时,出现了一系列不明原因的肺炎病例,与华南海鲜批发市场有关联,2019年12月31日,中国向WHO报告了这批聚集性肺炎病例,这被视为全球首次正式警报。如果以人类首次正式确认并报告这种新型病毒为标志,疫情的起点可以定在2019年12月。
全球层面的“开始”则稍晚一些,2020年1月30日,WHO宣布新冠肺炎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这是最高级别的警报,随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2020年3月11日,WHO正式宣布新冠肺炎为全球“大流行”(Pandemic),这一天,对于许多国家和民众而言,才真正意味着疫情时代的全面开启,各国开始采取严格的封锁、旅行限制等措施。
从那时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多久?如果我们以2019年12月作为疫情的起点来计算,截至2024年中,这场疫情已经持续了超过四年半的时间,这是一个相当漫长的周期,如果以2020年3月WHO宣布“大流行”为全球性标志,则疫情持续了四年多,在这段时光里,我们见证了历史:城市按下暂停键,全球供应链一度中断,远程办公和在线学习成为常态,无数生命逝去,医护人员和社会各界付出了巨大牺牲,我们也见证了科学的奇迹:在创纪录的时间内,多种疫苗被研发并投入使用,为全球抗疫带来了希望。
回顾这四年多的疫情时间轴,大致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 初期暴发与应对(2019年12月 - 2020年上半年):疫情中心在武汉乃至中国,随后在全球多点暴发,各国仓促应对,重点是遏制病毒传播,建立防控体系。
- 全球大流行与变异毒株涌现(2020年下半年 - 2021年):病毒传播至世界各地,Alpha、Delta等变异毒株相继出现,引发多轮疫情高峰,疫苗研发成功并开始大规模接种,但全球分配不均问题凸显。
- 与病毒共存模式的探索(2022年 - 2023年):传染性更强但致病性相对减弱的Omicron变异株成为主导,许多国家基于高疫苗接种率和自然感染形成的免疫屏障,逐步放宽甚至取消严格的防疫措施,社会运行模式转向“与病毒共存”。
- 后疫情时代的过渡期(2023年下半年至今):2023年5月,WHO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志着全球紧急状态的结束,病毒并未消失,仍在变异和传播,但其对社会的冲击力已显著降低,人们的生活基本恢复正常,但疫情留下的影响深远而持久。
时至今日,当我们再问“疫情啥时候开始的”,答案已然清晰,它始于四年多前那个冬天,一段充满挑战、变革与反思的岁月,这四年多,不仅仅是时间上的跨度,更是人类社会韧性、科技力量和集体协作的考验期,它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模式、卫生习惯乃至对全球化的认知,虽然WHO已结束了最高级别的警报,但疫情的“结束”或许不是一个戛然而止的节点,而是一个漫长的尾声,新冠病毒已成为一种需要长期监测和管理的呼吸道传染病。
回望来路,从最初的恐慌无助到如今的理性应对,我们走过了漫长而艰难的道路,疫情持续的时间,铭刻在每个人的记忆中,也写入了人类共同的历史,它提醒我们,生命的脆弱与坚韧,以及未雨绸缪、加强全球公共卫生合作的重要性,这段经历将继续作为深刻的教训和宝贵的财富,指引我们更好地应对可能出现的下一次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