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间的指针悄然划过2月2日,农历新年的余韵仍弥漫在浙南大地,温州这座以商行天下、敢为人先而闻名的城市,正以其一贯的务实与高效,沉着应对着疫情防控的新常态,这一天,并非惊涛骇浪,却更考验着城市治理的绣花功夫与常态化防控的韧劲,我们所关注的,不仅仅是冰冷的数字,更是数字背后,一座超大城市如何在新春佳节后期,织密筑牢公共卫生防线的生动实践。

疫情态势总体平稳,防控成果持续巩固
根据温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在2月2日发布的最新通报,截至当日24时,全市无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无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这标志着温州在春节人流物流高峰的严峻考验下,成功守住了疫情不出现规模性反弹的底线,当前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平稳可控,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
回顾春节假期,温州面临了国内外人员返乡、探亲、旅游等多重因素叠加带来的输入性风险,为此,全市上下提前部署,精准施策,严格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2月2日这一“零新增”的消息,无疑是对前期工作的最好肯定,也为节后有序复工复产、复学复市创造了安全稳定的环境,这背后,是无数疾控人员、社区工作者、志愿者以及全体市民日夜坚守、共同努力的结果。
精准流调与重点筛查并行,风险隐患排查不松懈
尽管2月2日未见新增阳性病例,但温州的防控网络并未有丝毫放松,当日的重点工作之一,是继续对前期划定的特定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人群进行常态化核酸筛查与健康监测,对机场、火车站、长途汽车站等交通枢纽的一线工作人员,对进口冷链食品相关从业人员,对医疗机构发热门诊、隔离点等高风险岗位人员,均按既定频次要求进行了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流调溯源队伍始终保持激活状态,对国内其他中高风险地区来温返温人员,以及境外输入病例的密切接触者、次密切接触者,做到“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流调、第一时间管控”,2月2日,相关部门继续对现有隔离管理人员进行健康观察和核酸复核,确保潜在风险被控制在最小范围,这种“主动发现、快速处置”的机制,是温州能够实现疫情早期扑灭的关键。
“人物同防”筑牢屏障,冷链与非冷链物流管理并重

作为重要的港口和商贸城市,温州深知“物传人”风险不容小觑,2月2日,市场监管、卫生健康、交通运输等部门继续协同作战,强化对进口物品的疫情防控,严格执行进口冷链食品“全受控、无遗漏”闭环管理,落实集中监管仓规范操作,确保每一批进入市场的进口冷链食品都经过严格的核酸检测和预防性消毒,对进口非冷链物品,同样加强源头管控、口岸检疫、仓储运输、生产经营等环节的防控措施,督促相关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做好从业人员防护、环境消杀和核酸抽检。
当日,有关部门还公布了对部分大型商超、农贸市场、餐饮单位等场所的常态化监督检查结果,重点查看了场所码应用、体温检测、环境消杀记录等,对发现的问题立即督促整改,确保社会面防控措施落实到位。
疫苗接种持续推进,构筑全民免疫屏障
构建全民免疫屏障,是应对疫情的长远之策,2月2日,温州市各疫苗接种点依旧忙碌而有序,针对符合条件的人群,特别是“一老一小”(老年人和3至11岁儿童)的疫苗接种工作仍在积极稳妥推进,各地通过社区宣传、短信提醒、上门服务等多种方式,努力提高疫苗接种的覆盖率和及时率。
数据显示,截至2月2日,温州市全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率已保持在较高水平,加强免疫接种工作也在按计划开展,这为应对可能出现的疫情提供了重要的免疫力基础,卫生部门同时呼吁,符合条件但尚未完成全程接种或加强针接种的市民,应尽快前往就近接种点接种,共同为城市安全加分。
节后返程高峰应对有序,政策指引清晰明确
随着春节假期结束,返程客流高峰持续,2月2日,温州各大交通站点迎来了返工、返校的客流,为应对这一波人员流动,温州提前发布了清晰的返温政策指引:所有省外来温返温人员需提供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无法提供者,抵温后24小时内需完成一次核酸检测;倡导抵达后加强自我健康监测,减少聚集活动。
在机场、火车站、汽车站等关键节点,均设置了核酸采样点,方便抵温人员就地检测,实现了“愿检尽检、即采即走”,社区网格员也加强了对近期返温人员的排查与联系,确保防控措施落实到“最后一公里”。
2月2日的温州,没有惊心动魄的抗疫故事,有的只是日复一日的坚守、细致入微的排查和科学精准的施策,这份“零新增”的平静,是这座城市用智慧和汗水换来的宝贵成果,它展现了温州在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既能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又能有效守护人民生命健康的平衡之道,当前,全球疫情仍在蔓延,国内零星散发病例风险依然存在,温州面临的防控压力并未减轻,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凭借已经建立的严密防控体系、高效的应急处置能力以及广大市民的高度自觉,温州必将在新的一年里,继续交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异答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