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再次抬头,主要症状如下,钟南山最新发声:本轮新冠不必恐慌
〖A〗、钟南山表示,目前仍处在爬坡阶段,预计6月底前结束本轮新冠流行,整个过程将持续6至8周时间。他强调,这一轮新冠感染整体上可防可控,不必恐慌。流行毒株及症状特点 本轮新冠疫情的流行毒株为XDV变异株,其传染性较强,但致病力相对较弱。
〖B〗、钟南山院士在5月19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预计6月底左右新冠疫情将结束流行,现在正处于爬坡阶段,将逐步接近高峰。他同时强调,公众不用恐慌,但也要足够重视,特别是65岁以上或有基础病的高危人群,更应加强防护,一旦确诊应及早用药干预。
〖C〗、高热、浑身疼痛仍是新冠感染后的主要症状之一,可备一点退热药物,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家中有老年人、有基础病的人群,可备一点小分子的抗病毒口服药,如Paxlovid帕克洛维等。但需在仔细阅读不良反应风险和禁忌症之后,尽早用药(感染48小时内),以更好起到抗病毒和预防危重症的效果。
新冠二次感染比例有多高
目前研究表明,有一定可能性会二次感染,但概率不算高。各国数据表明,二次感染的比例一般在1%-75%之间。二次感染的风险与初次感染时的病毒株、个人免疫力、疫苗接种情况等因素有关。二次感染间隔时间:各国数据答案不完全一样,但平均间隔时间一般在数月至一年半之间。
阳了半年内通常不会很快二次感染,二次感染的几率因人而异,但一般较低。阳了多久不会二次感染: 半年内通常不会很快二次感染:从二次感染出现的时间来看,一般有一段间隔期,同一毒株的二次感染概率极低。 具体时间因人而异:每个人的免疫状况和抗体水平不同,因此二次感染的时间也会有所差异。
如果病情痊愈以后,没有和其他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进行密切接触,而且身体的抗病能力较强,一般感染的几率较小,可能是8%~10%。如果身体抵抗力较差,而且身体恢复以后和其他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进行密切接触,一般感染的几率比较大,可能是80%~90%。
香港出现全国首例新冠病毒康复后二次感染患者,你怎么看?
〖A〗、此次出现的二次感染病例,说明确诊新冠肺炎的患者即使康复后,可能也并非“一世免疫”,新冠病毒或许会像流感病毒等一样,长期在人群中存在。而且这次的二次感染病例的出现也会对疫苗的研究有所启示。对此,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团队建议康复者应继续保持防疫意识,并考虑将来接种新冠肺炎疫苗。
〖B〗、香港一新冠康复者发生二次感染,说明新冠抗体不会长时间存在人体内,如果这种现象变得普遍,可能会影响疫苗的研发方向。香港一名33岁的男子,在今年三月份确诊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随后入院治疗,于四月中旬康复出院,八月份这名男子到国外旅游,在返回香港后接受检测,发现又被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
〖C〗、二次感染是指患者第一次感染的病毒已被完全清除,随后再次感染了不同毒株的新冠病毒。二次感染病例的具体情况:一名33岁香港男子在3月确诊感染新冠肺炎,4月康复出院,8月再次确诊。研究人员对该患者两次感染的病毒株进行基因排序,发现24处不同,表明是两次不同的感染。
〖D〗、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团队对该患者第一次及第二次感染的病毒株基因排序进行对比发现,有24个不同之处,两次感染的病毒株基因排序明显不同,且已检测不出其体内有抗体,因此确定为是康复后再次受到感染,而非复阳患者,并且很可能再传染给其他人。
〖E〗、中新社香港8月24日电 一名新冠肺炎康复者自欧洲返回香港后,其新冠病毒检测结果再次呈阳性。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团队证实,该患者是第二次感染新冠病毒,属全球首例。
〖F〗、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团队证实香港的一名患者二次感染新冠病毒,这是全球首例通过基因测序确认的第二次感染案例。患者是一名33岁的香港男子,3月26日,首次感染新冠病毒,并出现咳嗽,发烧和头疼的症状,3月29日症状消退,4月14日,两次时隔24小时,核酸检测阴性后康复出院。
最近新冠三阳的人陆续出现,反复感染会更危险吗?
〖A〗、许久没有听到新冠的消息了,还以为已经完全结束了,没想到新冠三阳感染者又开始陆续出现,疫情防控形势再度严峻,大家还是要做好自我防护啊!新冠三阳是指感染过两次新冠已经康复的患者,再次感染新冠,在检测中出现阳性。
〖B〗、由此可见,“阳康”也不一定就安全了。估计很多人原先和我一样,都觉得只要得了新冠并康复了,就可以高枕无忧了,甚至会有“反正都要阳,要不先得一种弱的”的想法。消除恐惧,最好的方法就是面对恐惧,但应对新冠最好的办法,不是染上新冠。因为阳了后,还是有可能会继续阳。
〖C〗、感染新冠病毒后,从出现症状到阳转阴,再到后续的康复阶段,每个人的经历和恢复速度都可能有所不同。但大体上,可以将其分为两个阶段来描述:第一阶段是感染期至转阴,第二阶段是转阴后的一到两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