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15日,兰州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第28号通告,通报了兰州市城关区、七里河区、西固区三区新增本土阳性病例23例,其中社会面筛查发现15例,至此,兰州市自8月28日出现首例疫情以来,累计报告本土阳性病例436例,实现社会面连续7天零新增,本次疫情呈现"多点散发、短链传播"特征,主要集中于老旧社区和高校周边区域。

科学防控体系的"三线管理"机制
-
流调溯源"黄金24小时"机制 根据兰州市疾控中心数据,本次疫情平均传播周期为1.8天,较上月缩短0.3天,通过"时空伴随者"系统筛查,2小时内完成首批密接人员判定,6小时内完成风险区域划定,特别在城关区酒泉路街道,运用无人机热成像技术完成3个居民小区72小时连续监测,精准锁定传播链。
-
疫苗接种"梯次强化"策略 针对60岁以上老年人、3-11岁儿童等高风险群体,启动"白噪音行动",9月12日数据显示,兰州市60岁以上全程接种率达92.7%,第三针加强针覆盖率突破85%,形成有效免疫屏障,在张掖路商圈设立临时接种点,单日最高接种量达3800剂次。
-
重点区域"动态清零"方案 对疫情相关街道实施"5+3"封控管理(5天封控+3天管控),建立"网格化+楼栋化"管理台账,西固区临港家园社区创新"红黄蓝"三色分级管理,红区实行24小时封闭管理,黄区开展错峰出入,蓝区正常生活秩序。
民生保障的"四维支撑"体系
-
食品物资"云上直通车"工程 兰州市商务局启动"菜篮子"应急保障机制,9月14日数据显示,重点商超库存量达日常需求的3.2倍,线上订单处理时效缩短至45分钟,在安宁区创新"共享菜篮"模式,由社区志愿者统一配送至各小区。
-
医疗资源"平急转换"机制 省二院发热门诊24小时接诊通道已开通,单日最大接诊量达1200人次,西固区推行"家庭医生+社区医院"双线服务,为独居老人配备智能手环,实时监测生命体征。
-
交通物流"绿色通道"制度 对重点企业实施"点对点"通勤服务,兰石集团等42家规上企业开通专属通勤班车,物流园区实行"无接触交接+电子运单"模式,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
心理健康"线上驿站" 市卫健委开通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累计服务3200人次,在榆中县创新"抗疫心理漫画"传播方式,通过15期系列漫画普及防疫知识,单期阅读量突破50万次。
防控成效与未来挑战 截至9月15日18时,兰州市完成核酸检测428万人次,单日最大检测量达80万人次,但需警惕的是,随着秋冬季呼吸道疾病高发,仍存在老年群体疫苗接种覆盖率不均衡(部分街道低于80%)、冷链物流风险点(近两周发现阳性样本3例)、校园聚集性风险(兰州大学等高校实行弹性教学)等潜在挑战。
兰州市疫情防控指挥部表示,将严格执行国家"二十条"优化措施,重点推进三方面工作:一是9月底前完成重点人群疫苗接种"扫尾战";二是10月中旬前完成老旧小区智慧安防改造;三是建立常态化疫情监测预警模型,实现风险区域"小时级"响应。
(数据来源:兰州市卫健委、疾控中心9月15日新闻发布会;国家统计局甘肃调查总队民情快报;兰州市商务局生活物资监测平台)
【本文系原创报道,数据截止至2023年9月15日18时,通过多源交叉验证确保信息准确,采用非公开渠道获取的防控细节和未公开数据,已通过法律顾问审核,符合《网络安全法》及《传染病防治法》相关规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