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1年3月5日波兰女革命家卢森堡的逝世是因为什么原因?
严酷的现实,火热的斗争,使卢森堡越来越关心社会问题,把个人的命运和民族独立、阶级解放联系在一起。中学毕业后,她便献身波兰革命运动,走上一个职业革命家的道路。1889年,仅仅18岁的卢森堡,被沙俄统治者列入追捕名单。她被迫离开故国,侨居瑞士,开始了一生颠沛流离的流亡政治家的生涯。
卢森堡是波兰犹太裔革命家,1871年出生于扎莫什奇,后在华沙接受教育,早期便参与无产阶级党的地下活动。12岁时创作讽刺诗表达政治立场,1898年以假婚方式获取德国国籍,移居柏林,成为德国社会民主党的领袖。她一生致力于工人阶级的革命事业,著作丰富,包括《国民经济学入门》和《资本积累论》等。
年9月22日,威廉一世任命俾斯麦担任首相,从此向德意志第二帝国过渡。 1871年1月18日,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称帝,帝国建立(另有记在是1870年9月2日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凡尔赛宫称帝,建立德意志帝国,史称德意志第二帝国)。4月16日,召开制宪会议,通过了德意志帝国宪法,即:1871年宪法。
年3月5日,罗莎·卢森堡出生于俄属波兰边界附近的一个小城,3岁那年全家迁到华沙。1880年就读于华沙某中学。1887年毕业后,成了“第二无产阶级党”一个下属小组成员。次年10月,该党遭到破环,不少成员被捕,她曾流落外地,大约1889年底到了苏黎世。
罗莎·卢森堡,生于1871年,俄属波兰边界附近的扎莫什奇,是家中的最小孩子,却以其聪慧而著称。五岁时,她已能读书写字。随着家庭的迁移,1874年,全家搬至华沙。在那儿,她就读于华沙第二女子中学,展现出了独立精神与学业上的成功。1887年,她中学毕业,随后成为“第二无产阶级党”下属小组的一员。
罗莎·卢森堡感情生活
〖A〗、罗莎·卢森堡与约基希斯的爱情故事始于1890年,两人都在瑞士苏黎世大学学习,共同的理想与志趣使他们走到了一起。卢森堡热情大胆、活泼开朗,而约基希斯则严峻深沉、多谋细致。他们各自在写作和组织工作上有着不同的才能。在革命的道路上,他们经历了离别,以书信交流思想,加深了彼此的思念之情。
〖B〗、被列宁誉为无产阶级雄鹰的女革命家罗莎·卢森堡和她的战友、情侣约吉希斯,在少年时代就参加了波兰革命政党无产阶级Ⅱ的活动。卢森堡在十八岁的那年被迫流亡瑞士,后来,她和约吉希斯在瑞士确定了爱情关系。十九世纪末,德国的革命运动高涨起来,迫切需要领导人,第二国际决定派卢森堡去。
〖C〗、从此,约基希斯只能在少数假日里秘密地来到柏林和卢森堡短暂相聚。1903年,卢森堡和吕贝克的假婚结束了。五年的假婚岁月,使卢森堡和约基希斯的真正爱情,受到了一次特殊的考验、虽身居异国,处境艰难,但是他们的爱情却更加纯洁而真挚了。
〖D〗、综上所述,卢森堡不仅是一位政治领袖,也是一位对生命、自然和艺术充满热爱的个体。她对政治的深刻见解、对生活的细腻情感以及革命中的道德考量,共同塑造了她的独特气质,对后世的政治思想和革命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
罗莎·卢森堡革命生涯
罗莎·卢森堡的革命生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创办杂志与建党:1893年与约基希斯共同创办《工人事业》杂志。1894年创建波兰王国社会民主党,为波兰的民族解放和社会民主事业奠定了基础。获得德国国籍与参与竞选:通过与德国人古斯塔夫·吕贝克结婚,于1898年获得德国国籍,以便在德国占领区更好地开展工作。
罗莎·卢森堡于1893年7月与约基希斯共同创办《工人事业》杂志,并于1894年3月创建波兰王国社会民主党,她通过与德国人古斯塔夫·吕贝克结婚,于1898年4月19日获得德国国籍,以更好地在德国占领区波兰民族开展工作,随后迁居柏林,积极参与德国社会民主党的竞选活动,并多次发表演说,展现出了卓越的才能。
但是为了革命工作的需要,他们毅然决然地做了,卢森堡顺利地取得了德国国籍,她告别了约基希斯,只身来到了柏林。从此,约基希斯只能在少数假日里秘密地来到柏林和卢森堡短暂相聚。1903年,卢森堡和吕贝克的假婚结束了。
剧情脉络 政治生涯的起伏罗莎·卢森堡(由巴巴拉·苏科瓦饰演)自19世纪末投身革命,积极参与德国社会民主党内部斗争,反对右翼修正主义。她因坚持无产阶级革命立场,多次与党内温和派发生冲突,甚至公开批判党领导层的妥协政策。这一阶段,影片通过议会辩论、工人集会等场景,凸显其理论锋芒与政治魄力。
卢森堡的名人故事
被列宁誉为无产阶级雄鹰的女革命家罗莎·卢森堡和她的战友、情侣约吉希斯,在少年时代就参加了波兰革命政党无产阶级Ⅱ的活动。卢森堡在十八岁的那年被迫流亡瑞士,后来,她和约吉希斯在瑞士确定了爱情关系。十九世纪末,德国的革命运动高涨起来,迫切需要领导人,第二国际决定派卢森堡去。
卢森堡首相格扎维埃·贝泰儿,不仅是世界上第三位国家级的同性恋领导人,而且公开承认有男友并举办婚礼,这在政坛上实属罕见。贝泰儿与高大英俊的建筑师男友德斯特内同居多年,并在同性婚姻合法化后,举办了自己的婚礼。
年,拿破仑与妻子参观了卢森堡大公国第一国立小学。在那里,他们受到了全校师生的热情款待。辞别的时候,拿破仑给该校校长送上一束价值3个金路易的玫瑰花。
卢纶、卢俊义、卢象升、卢容兴、卢作孚、卢永祥、卢森堡、卢泰愚等。以下为您详细介绍其中几位:卢纶:唐朝诗人,其诗作传世甚多,以五言诗见长,多写边塞战事。他的作品具有浓厚的边塞风情和战士豪情,展现出唐朝的盛世景象。
卢森堡公爵布特维尔 大孔代最好的朋友,尽管路易十四对他的私生活极度不齿,但由于元帅杰出的军事天赋不得不赖以重用。1665年征服弗朗什孔泰,1672年法荷战争时几乎占领整个荷兰。1690年大同盟战争时再次击败荷兰,征服弗兰德尔。1692年在施泰因克尔克战役率法军完胜同盟国军队。
罗莎·卢森堡《马克思主义辞典》中的评价
罗莎·卢森堡在《马克思主义辞典》中通常被评价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杰出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家、理论家、革命家。以下是对其评价的详细归纳:早年的革命活动:罗莎·卢森堡年轻时即展现出反抗精神和社会主义政治活动的热情,逃离波兰前往瑞士求学,并积极参与政治生活。
尽管她强调组织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性,但与列宁的分歧往往被夸大。卢森堡毕生关注民主和解放,是革命马克思主义者所关注的核心。因此,不应将她与对这一传统持批判态度、完全对立的人混为一谈,如自由主义者、改良主义者或无政府主义者。
在《作为马克思主义者的罗莎·卢森堡》一文的开头部分,作者通过深入剖析,明确指出了马克思主义与资产阶级科学之间的根本区别,并强调了总体范畴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中的核心地位。
卢森堡更重视群众自发性,认为革命进程应由群众自身推动。她批评列宁的中央机关会束缚群众,导致革命策略的保守性。卢森堡主张自我集中制,强调形成觉悟的无产阶级先锋队,通过民主方式展现能力。理想主义与空谈主义 卢森堡提出的方案虽有其道理,但在现实复杂环境下,高度集中的秘密政党可能并非最佳选择。
罗莎·卢森堡重要著作
〖A〗、罗莎·卢森堡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革命者,她的著作对于理解和推动社会主义革命具有重要影响。《社会改良还是革命?》(1899-1894)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危机,强调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性。这本书深入探讨了社会改良主义的局限性和不足,指出只有通过革命,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社会问题。
〖B〗、罗莎·卢森堡的《尤尼乌斯小册子》对中国工人有一定的意义,但并非直接指导性的意义。首先,罗莎·卢森堡作为第二国际的重要思想家和理论家,她的思想遗产自有其价值。《尤尼乌斯小册子》作为她的代表作之一,反映了她在特定历史时期对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思考。
〖C〗、理论来源:卢森堡主义得名于罗莎·卢森堡,她是一位出生于波兰的杰出马克思主义思想家、理论家和活动家。她的著作,如《社会改良还是革命》、《狱中书简》以及《俄国社会民主党的组织问题》等,都是卢森堡主义的重要理论基础。
〖D〗、《罗莎·卢森堡》:保罗·弗罗利克所著,1972年英文版,深入剖析了卢森堡的政治理念和实践。《罗莎·卢森堡的遗产》:诺曼·杰拉斯所著,1976年英文版,关注卢森堡对后世的影响及遗产。《罗莎·卢森堡政治著作选》:迪克·霍华德编,1971年英文版,集中呈现了卢森堡的政治理论与政治实践。
〖E〗、罗莎·卢森堡的革命生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创办杂志与建党:1893年与约基希斯共同创办《工人事业》杂志。1894年创建波兰王国社会民主党,为波兰的民族解放和社会民主事业奠定了基础。获得德国国籍与参与竞选:通过与德国人古斯塔夫·吕贝克结婚,于1898年获得德国国籍,以便在德国占领区更好地开展工作。
〖F〗、罗莎·卢森堡对伯恩施坦修正主义进行了批判,成为其重要功绩,她于1898年9月任《萨克森工人报》主编,后辞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