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天水市出现新一轮新冠疫情,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根据天水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最新通报,截至2023年10月26日,天水市新增本土确诊病例5例,无症状感染者12例,主要集中在我区等区域,所有感染者均已转运至定点医院进行隔离治疗,病情稳定,当地政府迅速启动应急响应,加强流调溯源和核酸检测工作,力争在最短时间内控制疫情扩散。

天水市本轮疫情始于10月中旬,首例病例为一名从省外返回人员,在常态化核酸检测中发现异常,随后,疫情在局部社区出现聚集性传播,涉及多个家庭和公共场所,天水市疾控中心初步研判,病毒为奥密克戎变异株BA.5.2分支,具有传播速度快、隐匿性强的特点,为应对疫情,天水市已对重点区域实施临时管控,并开展多轮全员核酸检测,截至10月25日,全市累计采样检测超过200万人次,排查密接人员1500余人,次密接人员3000余人,均已落实隔离观察措施。
在防控措施方面,天水市采取了多项升级举措,对秦州区、麦积区等疫情较重区域实行“足不出区、错峰取物”的管理政策,暂停大型聚集性活动和部分公共场所运营,加强交通管制,在高速公路出口和火车站设置查验点,对来返天水人员实行“落地检”和健康码查验,全市中小学和部分高校已转为线上教学,减少人员流动风险,经济保障方面,天水市启动了生活物资应急供应机制,确保米面油、蔬菜等必需品价格稳定、配送畅通。
本轮疫情对天水市的社会经济产生了一定影响,作为甘肃省的重要文化旅游城市,天水原本正值秋季旅游旺季,但疫情导致麦积山石窟、伏羲庙等景区临时关闭,旅游业受到冲击,部分工业企业面临供应链中断问题,当地政府已出台纾困政策,通过减税降费和支持复工复产来稳定经济,卫生部门专家表示,天水疫情总体可控,但由于奥密克戎变异株的特性,未来一周仍是关键期,需严防社区传播和外部输入。
在应对疫情中,天水市展现了高效的协同机制,全省调配了500余名医护人员和100余台检测设备支援天水,核酸检测能力提升至每日15万管以上,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也积极参与物资配送和秩序维护,形成了群防群控的合力,值得注意的是,天水市利用数字化手段优化防控,例如通过“智慧天水”平台实时发布疫情数据和风险区域,方便市民查询和配合管理。
对于公众关心的疫苗接种种和健康防护,天水市疾控中心强调,现有疫苗对奥密克戎变异株仍有效,尤其是加强针能显著降低重症风险,全市60岁以上人群疫苗加强针接种率已超过85%,但仍需提升儿童和慢性病患者的接种覆盖率,专家建议市民科学佩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如有发热等症状及时就医。
从全国视角看,天水疫情是当前多地散发疫情的一部分,反映了疫情防控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国家卫健委已派出工作组指导天水防控,强调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同时避免“一刀切”过度防控,与以往疫情相比,天水本轮应对更注重精准施策,例如按风险等级划分管控区域,减少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天水疫情最新形势严峻但有序,防控措施正在显效,当地需继续加强监测和应急准备,同时推动公共卫生体系升级,公众应通过官方渠道获取信息,避免传播不实谣言,共同筑牢抗疫防线,只有科学应对、团结协作,才能早日战胜疫情,恢复天水的活力与繁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