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省北部,滨州市无棣县正以令人瞩目的姿态,成为区域发展的焦点,这个位于黄河三角洲腹地的县城,近年来凭借产业转型、生态建设和文化传承等多方面的创新举措,频频登上新闻头条,展现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无棣的故事,不仅是一个县域经济崛起的缩影,更是中国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生动实践。
产业升级:从传统农业到智能制造的华丽转身
无棣县历史上以农业为主,盛产小麦、玉米等作物,但近年来,当地政府敏锐地抓住产业升级的机遇,推动经济结构多元化发展,据最新数据显示,无棣县已成功培育了高端化工、新能源装备制造和现代物流三大支柱产业,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5%,远超全省平均水平,鲁北高新技术开发区成为产业转型的引擎,吸引了超过50家智能制造企业入驻,年产值突破百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无棣县在海洋经济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依托渤海湾的区位优势,当地大力发展海上风电和海洋生物科技,建设了山东省首个海上风电综合试验基地,该项目不仅为无棣带来了清洁能源,还带动了周边就业,预计到2025年将创造超过3000个工作岗位,无棣的盐化工产业通过技术革新,实现了绿色转型,减少碳排放30%以上,成为全国循环经济示范点。
生态保护: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无棣实践
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无棣县始终将生态保护置于首位,新闻头条频频报道无棣在黄河三角洲湿地修复方面的成就,通过实施“退耕还湿”工程,无棣已恢复湿地面积2万余亩,吸引了东方白鹳、丹顶鹤等珍稀鸟类回归,生物多样性显著提升,无棣县推广的“渔光互补”模式——即在鱼塘上架设太阳能电池板,实现发电与养殖双赢——已成为全国典范,年发电量达1.2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标准煤消耗4万吨。
无棣的生态建设还体现在城市绿化上,城区绿化覆盖率提高到42%,建设了多个生态公园和慢行系统,让居民“推窗见绿、出门进园”,这些举措不仅改善了人居环境,还吸引了生态旅游投资,2023年无棣接待游客量同比增长25%,旅游收入突破10亿元。
文化振兴:挖掘历史底蕴,赋能乡村振兴
无棣县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如无棣古城、海丰塔等历史遗迹,近年来通过文化+旅游的融合模式,焕发新生,当地政府投资3亿元修复无棣古城,将其打造为4A级景区,并引入非遗展示、民俗体验等项目,使传统文化与现代消费相结合,2024年初,无棣举办的“黄河文化节”登上省级新闻头条,吸引了全国游客,单日客流最高达5万人次。
在乡村振兴方面,无棣聚焦特色产业,发展“一村一品”模式,车王镇的桑蚕养殖和丝绸加工,年产值达2亿元,带动农民人均增收5000元;水湾镇的冬枣种植,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年销售额突破3亿元,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农民收入,还保留了乡村文化肌理,无棣的多个村庄被评为“山东省美丽宜居乡村”。
民生改善:科技赋能,提升百姓幸福感
无棣县的新闻头条还聚焦于民生领域的创新,当地率先在山东省推行“互联网+医疗”模式,建设县级智慧医疗平台,让农村居民通过手机APP即可享受远程诊疗服务,解决了“看病难”问题,教育方面,无棣投资5亿元新建和改建中小学校舍,引进优质教育资源,义务教育巩固率保持在99%以上。
无棣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大步迈进,2023年,无棣港区扩建工程竣工,年吞吐量提升至1000万吨,成为渤海湾重要物流枢纽;德大铁路无棣段开通,进一步打通了对外交通脉络,这些项目不仅提升了区域竞争力,还让20万居民直接受益。
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样板
展望未来,无棣县正瞄准更高目标,根据规划,无棣将深化与京津冀地区的合作,吸引更多高科技产业落地,同时强化黄河三角洲生态屏障功能,到2025年,无棣力争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亿元,绿色产业占比超过60%,成为山东省乃至全国县域发展的标杆。
无棣的崛起证明,产业升级与生态保护并非对立,而是相辅相成,这个曾经默默无闻的县城,正以创新和实干精神,书写着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它的故事,不仅为类似地区提供了借鉴,更彰显了中国基层治理的智慧与活力,无棣的新闻头条,将继续记录这片热土的蜕变与辉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