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追踪】兰州市多区域防控级别调整 精准防控与民生保障双轨并行
截至2023年10月12日18时,兰州市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根据兰州市疾控中心最新通报,主城区7个重点防控区域完成三轮核酸筛查后,于10月10日起分批次解除静默管理,当前全市高风险区已由前日42个缩减至9个,本次疫情波及兰州市6区3县,累计报告本土阳性病例327例(含 asymptomatic 286例),实现社会面连续5天零新增。
分级管控体系升级
-
空间网格化管理:采用"社区-小区-楼栋"三级响应机制,重点管控区域实行"两点一线"出行许可,非封控区市民凭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自由流动,城关区酒泉路、安宁区孔家崖等12个社区完成解封,释放商户4300余家。
-
流动轨迹数字化:接入公安、交通大数据系统,建立"兰疫通"智能预警平台,对密接者同楼层、同单元人员自动生成管控建议,预警准确率达92.3%。
应急医疗资源扩容
-
临时方舱医院:在兰州新区体育中心改建2000床方舱,配备CT机8台、呼吸机120台,实现轻症患者集中收治,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发热门诊日接诊量从300人次提升至1200人次。
-
药品保供网络:组建由32家连锁药店组成的"红色药箱"配送联盟,重点保障连花清瘟、布洛芬等18种药品,建立"线上下单-社区代取"72小时直达机制。
特殊群体保障方案
-
学生返校"白名单":制定分批次返校细则,城关区、七里河区小学低年级10月16日优先返校,高中部实行"3天封闭+7天健康监测"双阶段管理。
-
老年服务专班:组建由200名退休医护转型的"银龄守护队",为独居老人提供"送药+送餐+代购"一站式服务,累计服务1.2万人次。
社会面防控创新
-
无人机巡检系统:在黄河风情线、中山桥等人员密集区部署50架无人机,运用热成像技术实时监测聚集情况,单日预警处置23起聚集事件。
-
新能源配送车:启用200辆氢能源配送车保障蔬菜供应,建立"社区菜篮子"智能调度平台,实现每日800吨蔬菜精准配送。
兰州市卫健委负责人表示,当前防控重点转向"防反弹、保健康",将延续至10月25日的临时交通管制措施调整为"工作日早高峰限行",据最新民调显示,87.6%的市民对当前防控措施表示理解,较疫情初期提升23个百分点。
(本文数据来源:兰州市政府新闻发布会实录、甘肃省卫健委每日通报、兰州市统计局抽样调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