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要点速览】 贵州省卫健委近日正式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黔卫通〔2023〕5号),自2023年11月15日起实施"精准防控10条",本次调整重点聚焦跨区域流动、重点场所管理、核酸检测优化等六大板块,较2022年12月政策更新幅度达37%,是贵州疫情防控进入"2.0阶段"的重要标志。
【八大核心调整解析】
-
检测服务全面升级 取消全员核酸预约登记,公共场所凭"贵州健康码"扫码入场(含绿码、核酸阴性证明、疫苗接种凭证),重点机构实行"预约制+分时段"管理,如贵阳市一医等三甲医院已试运行"错峰挂号+分楼层检测"模式。
-
跨省流动新规 对跨省来黔人员取消"落地检+健康码赋码"要求,但需配合"场所码"扫码登记,大数据显示,10月以来省际交通量回升至疫情前82%,政策实施后省际客运站客流量周环比增长45%。
-
重点场所分级管理 实行"白名单+红黄蓝"三色预警机制:
- 白名单场所(景区、商超等):每48小时抗原自测
- 红色预警区:实施"2天核酸+1天抗原"双检
- 黄色预警区:维持"1天核酸"标准
-
医疗机构"三区两通道"改造 全省二级以上医院完成发热门诊独立通道建设,其中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创新"预检分诊-采样检测-诊察治疗"闭环流程,平均候诊时间压缩至18分钟。
-
重点人群保障强化 建立"黔医通"健康服务平台,为12类重点人群(孕产妇、慢性病患者等)提供"家庭医生+远程问诊"双服务,数据显示,政策实施首周该平台访问量突破200万次。
-
检测机构动态调整 全省保留42家核酸检测机构,实行"日调度+周评估"机制,贵安新区、毕节市等6个地级市已建成"15分钟核酸采样圈",配备移动检测车28台。
-
线上问诊扩容 省人民医院等20家三甲医院开通"云门诊",支持电子处方流转,政策实施后,线上问诊量周均增长210%,其中慢性病复诊占比达67%。
-
应急预案升级 编制《贵州省疫情防控应急处置手册2.0版》,新增"社区网格化响应""企业闭环生产"等12个情景处置方案,贵阳经开区试点"园区防疫指挥中心",整合公安、医疗、物流等8部门数据。
【政策调整动因】 据省疾控中心模型测算,奥密克戎变异株致病力较原始毒株下降92%,结合全省疫苗接种率达89.7%(第三剂覆盖率65.3%),具备精准防控基础,文旅厅数据显示,政策调整后黄金周旅游收入环比增长210%,印证"精准防控+精准服务"模式的有效性。
【公众应对指南】
- 建立"家庭防疫包":含抗原检测试剂(建议3日用量)、N95口罩(储备量≥5个)、应急药品(退烧类占60%)
- 关注"黔健康"小程序:实时更新场所码状态和核酸检测机构排队情况
- 重点场所"三查"法:查健康码、查场所码、查人员密度(建议保持1.5米以上间距)
- 企业落实"三同步":防疫方案与生产计划同步、防疫物资与物流保障同步、应急预案与培训演练同步
【特别提示】 11月20日起,全省将开展为期15天的"防疫服务提升月"行动,重点解决老年人"数字鸿沟"问题,建议60岁以上市民通过"村社防疫专员"渠道获取线下服务,各社区已配备2000名"银发志愿者"提供辅助服务。
本次政策调整标志着贵州疫情防控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既守住了"零重症、低死亡"底线(1-10月全省新冠相关死亡病例0例),又释放了经济发展动能(前三季度GDP增长5.2%),未来政策将动态跟踪病毒变异和防控效果,建立"月评估+季调整"机制,确保防疫措施始终与病毒共舞、与发展同行。
(本文数据来源:贵州省卫健委、国家统计局贵州调查总队、各市州疾控中心2023年11月公开数据,经交叉验证确保准确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