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人们回顾新冠疫情下的上海,“精准防控”和“2022年大上海保卫战”往往是记忆的焦点,历史的脉络需要清晰的锚点,若要问“2021年上海疫情几号开始的?”答案并非一个简单的日期,而是一段标志着上海进入常态化疫情防控新阶段的序曲,其确切的起点,应定格在2021年1月21日。

官方通报:首个本土病例的确认
2021年1月21日下午,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在举行的新冠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通报了3例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这则通报,如同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瞬间打破了上海自2020年3月后近10个月无本土新增病例的相对平静。
这3例病例之间的关系迅速被厘清:病例1是在上海肿瘤医院外包后勤保障人员例行核酸检测中发现,病例2是病例1的邻居,病例3则是病例1的朋友,流调显示,这并非一个孤立的点,而是存在社区传播链的迹象。1月21日这一天,被官方确认为此轮本土疫情的公开起点,上海随之拉响了应急响应机制。
回溯与延展:起点之前的“前奏”与后续的“涟漪”
疫情的传播往往早于发现,在官方通报前的1月20日,网络上已开始流传上海肿瘤医院、仁济医院西院发现疑似病例的消息,引发市民关注,官方在21日的通报正是对公众关切的及时回应,也体现了信息公开的速度,从社会感知的角度看,1月20日可以视为疫情进入公众视野的“心理起点”。
更重要的是,我们不能将2021年的上海疫情孤立地看作仅始于1月21日的一次性事件,2021年,对于上海这座国际枢纽城市而言,全年都面临着境外输入关联本土病例的持续压力,在“1·21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上海在2021年相继成功应对了:
- 7月的浦东机场货运区关联疫情
- 8月的松江区中心医院护士关联疫情
- 11月的苏州关联疫情(涉及迪士尼乐园的紧急闭园筛查)
- 12月的入境隔离酒店工作人员感染事件
这些散发的疫情,每一次都是一场小型的“遭遇战”,它们共同构成了2021年上海抗疫的全景图,广义上讲,2021年上海疫情的“开始”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是这座城市与新冠病毒不断交锋的元年,而1月21日则是这一年系列战斗的揭幕战。
“1·21疫情”的历史意义:精准防控模式的试金石
追溯起始日期的意义,在于理解其带来的深刻变革。“1·21疫情”不仅是时间上的起点,更是上海“精准防控”策略从理念走向实践的关键转折点。
在此之前,国内普遍采取的是出现疫情即大规模封控、全员核酸的“雷霆手段”,而上海在此次疫情处理中,首次系统性地展示了其“快、准、细”的风格:
- 精准流调,锁定“靶点”:通过极其细致的流行病学调查,迅速锁定密切接触者、次密切接触者以及高风险人群,将管控范围缩到最小。
- 网格化筛查,取代全员核酸:并非对全市千万人口进行普筛,而是根据风险等级,对特定街区、楼宇甚至商铺进行精准的网格化核酸筛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社会正常运转的干扰。
- 信息透明,稳定人心:及时、高频的新闻发布会,公布病例轨迹,回应社会关切,有效避免了恐慌情绪的蔓延。
这种“瓷器店里抓老鼠”的战术,在“1·21疫情”中取得了显著成效,疫情在短时间内得到控制,未形成大规模扩散,它为此后一年上海应对多次输入性疫情积累了宝贵经验,树立了“上海模式”的样板,也让市民在相对正常的生活秩序中度过了2021年的大部分时光。
2021年1月21日是回答“2021年上海疫情几号开始的”这一问题的标准答案,它标志着疫情从“境外输入严防”阶段进入了“本土散发应对”的新常态,我们更应看到,这个日期背后是上海一整年与病毒“斗智斗勇”的开始,是其标志性的精准防控策略登上历史舞台的序幕,回望这个起点,我们不仅能厘清时间线,更能深刻理解上海在2021年所探索的抗疫路径及其价值,这也为理解后续2022年的疫情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历史上下文。
